茶的历史,传说发乎神农,西汉的《僮约》最早记载饮茶买茶,酝酿了几百年后,到了唐朝,茶叶勃兴,贡茶制度肇启,记几项唐朝贡茶的事,博茶人一观。
上贡给唐朝皇帝的茶,存放在哪里?
大明宫!
皇帝住哪儿,贡茶藏那儿。
唐代茶和一般地方进贡的粮、果、肉等一样,是口味贡的一种,藏入长安大内的口味库。
茶叶藏入内库之中的茶叶库,作为皇室库藏,由宦官管理,而且储量很大。
《册府元龟》中记载:“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五月出内库茶三十万斤付度支进其直。”
换算一下,唐代三十万斤茶叶,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万八千斤,不可谓不多。
那么贡茶具体存放在大明宫的哪个地方?
夹城之中!
唐 佚名 宫乐图
1957和1958年,在西安大明宫遗址的夹城之内,发掘了一部分房屋遗址,出土了大批唐代封泥,全部是白石灰质,上面写着进贡的时间,进贡的物品,进贡人的姓名官衔等,其中有一块署名湖州刺史的封泥。
当时湖州茶叶制好上贡给皇帝,须要封裹、盖章,杜牧的幕僚李郢作《茶山贡焙歌》,其中有句“茶成拜表贡天子”,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有“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之句,白泥是封泥,赤印即是盖章,可以佐证。
唐 宴饮(局部)壁画
皇帝内库藏茶,我神策军岂能没有!
大唐神策军,作为唐中后期朝廷的军事支柱,实行中尉制,由宦官中尉统帅,既是朝廷对抗地方节度使的军事依仗,又是大太监废立天子的爪牙,权力尤大。
神策军的仓库里,非但有甲杖库存放兵器等军需,还别立分库,储藏其他物资,其中就单独辟有茶库。
有文物为证,西安长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鎏金银盏托莲花圈足内,刻有铭文“左神策使茶库”,同时也说明唐朝军中有饮茶之风,至少高层将领如此。
北宋 佚名 仿周昉宫妓调琴图
新茶入京,十万火急!
湖州的贡茶,分为五等。
第一等茶要赶清明节,皇帝奉茶给宗庙的祖先,并举办清明宴,赐给近侍和群臣,因此限清明之前送到长安。
而采茶制茶就在二月三月,从湖州送到千里之外的长安,时间紧迫,叫做急程茶。运输必须非同一般的快,仿佛十万火急的军情。
李郢诗曰:“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可见一斑。
大唐贡茶院竹林
我先!我先!我先!
唐朝大历年间,湖州与相邻的常州,为了博得皇帝的恩泽,抢先一步将茶送到长安,可谓使尽了手段。
《嘉泰吴兴志》记载:“与毗邻交界,争耀先期。或诡出柳车,或宵驰传驿,争先万里,以要一时之泽。”
要早送,必然要早摘早制,茶叶生长有期,过早影响茶叶品质,对两方都不利。
后来常州刺史和湖州刺史发现皇帝没降下恩泽啊,纯属自作多情了,搞不好皇帝大臣们觉得滋味下降,还要怪罪。于是达成一致,在两州交界的啄木岭上,造了个境会亭,采茶制茶时节,举行宴会协商。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即是一证。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五代 佚名 乞巧图(局部)
唐朝贡茶,由中唐一直延续到唐末。《常州志》有记载,黄巢进攻长安,唐僖宗迁播到四川,常州刺史王枳依然不惜跨越万水千山进贡茶叶,并有诗云:“今朝拜贡盈襟泪,不进新芽是进心。”
唐朝灭亡,但贡茶制度并未随之走到历史的终结,此后历代虽起起落落,终究绵延不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