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正是欲书三五偈,煮茶香过竹林西。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阳长居大夏,以生万物。”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此时节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夏日午后雨水降落后,太阳又将雨水蒸腾,空气中的湿度大。
中医上认为致病的因素为“六淫邪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其中湿气是所有致病因素中最为难调理的。湿气是阴邪之物,会伤害到人体阳气,进而导致身体多处生病。
所以除湿,是夏天十分重要的养生方向。
夏天湿气重的原因?
到了夏季,温度升高,湿度加大,人们常常会感觉身体疲惫,昏昏沉沉,即使是睡足了,也还是会觉得困倦。
原因一:饮食随意
夏天天气炎热,冷饮是不能少的吃食,到了晚上天气凉爽下来,三、五好友的烤串,啤酒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辛辣、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胃,也容易导致代谢不畅,湿气在体内积蓄。
原因二:天气原因
夏天六月的江南是梅雨时节,雨水不断,而到了夏末又有三伏天在长江流域不离去,“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样的天气里肯定是少不了空调加持,也会引发湿气过重。
原因三:不良习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与焦虑始终伴随着我们,因此人们的睡眠时间也越来越被压缩。中医上说人的睡眠归于肝脏,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肝脏持续不断地代谢身体废物,就会导致肝胆代谢紊乱,诱发肝胆湿毒。
原因四:情绪不稳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经常焦虑,思绪过多的人容易肺和大肠湿热,而经常生气的人则容易肝胆湿热。
湿气过重会有许多危害,典型的有会形成肥胖身材,湿气重的人整日没办法打起精神,也会影响人体的肠胃功能,四肢不协调,身体沉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过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自行判断自己是否湿气过重:
1、舌苔是否厚腻;
2、头发是否爱出油;
3、脸上是否容易泛油光;
4、痰湿重可表现为胸闷、胸痛;
5、是否浑身困重、困倦乏力、嗜睡;
6、是否食欲不振,但小腹突出;
如果有上述的一些症状,可以基本判断自己有没有过重的湿气,如果有,则需要及时地处理,排出身体湿气,防止出现更严重的身体问题。
夏季湿气重,喝什么茶排湿?
一、新白茶
新白茶的制茶工艺简单,不炒不揉,不杀青,茶叶为轻微发酵,鲜叶内的物质被大量的保留下来,故而新白茶的茶叶内含有大量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
因此,在夏天喝新白茶,有利于新陈代谢,将体内的湿气随着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不过这里还需注意,新白茶的茶性寒凉,体质正常的茶叶喝茶时无需顾忌太多,但是体质为寒性的茶友则需要注意,要注意饮用的量,如果肠胃出现不适方面,就需要减少或停止饮茶。
新白茶更适合肝火旺盛的茶友,而不是体质寒的茶友,茶友们在选择茶类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些。
二、老白茶
体质寒的茶友也并不是没有选择,老白茶在此时便挺身而出,白茶分为新白茶和老白茶两种,新白茶的茶性寒凉,而老白茶经过多年的转化,茶性更为的温润柔和。
夏天天气炎热异常,所以很多人就将一些冰凉的食物当做消暑解热的神器,但是经常性的食用冰凉的食物,对于肠胃的负担是十分大的,会导致胃功能减弱,肠胃的消化功能变弱。
而老白茶可以促进唾液与胃液分泌,加快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消化,且老白茶内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虽然减少了,但是还是能有一些除湿的功效。
另外,老白茶的茶性温和,对肠胃的刺激性小,即使是肠胃功能不怎么好的人,也可以适量饮用。
所以,夏天湿气重,在除湿气的同时又想保护肠胃,可以选择老白茶。
三、乌龙茶
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茶类,为半发酵茶品,乌龙茶的茶性中,是一款适宜人群较多的茶类。
乌龙茶的滋味带有微微的苦味,整体茶叶醇香浓郁,乌龙茶内质丰厚,具有一定的祛热燥湿、消热降火的功能,但效果没有其他茶类那样好。
还是如上文所言,茶友在选择茶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饮茶,又能饮什么茶类。
四、大麦茶
大麦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但是大麦茶在除湿这一块的功效还是较为突出的。
在超市中买些大麦回家,加水浸泡洗净,之后晒干,晒干的大麦还需要如果用小火翻炒,直到大麦变色时就可以关火出锅,放凉,用容器储存起来。
后期需要饮用时,将大麦取出,倒入杯中冲泡或是煮制,便可以饮用。
五、枸杞薏米茶
薏米的除湿效果是响当当的。薏米又被称作:薏苡仁、苡仁、六谷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它性质凉,滋味甘、淡,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而薏仁枸杞茶更是让薏米的功效可以更为出色地表现出来,养肝、明目、利水、去湿,是十分有利于养生的。
后面推荐的两种养生茶十分适合女性朋友,在去湿的同时还能有养颜的功效,又不受茶寒凉茶性的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调理身体的湿气问题,也不是一天之中就能实现的,需要调整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有明显的成效。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