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然,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城市里,电代替了柴,一个外卖订单,就可以简单逃避繁琐的油盐酱醋。我们离这七件事已经有了距离。
但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依然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刻下了许多痕迹,尽管世事变迁,今天还能透过苏州一些街巷的名字,遥想当年的市井生活。
01.
柴
醋库巷44号有个园子叫柴园,不过柴园实际上与烧火用的那个柴火并无关系。清光绪年间有个姓柴的,名叫柴安圃的人购置了此园,并将其重修扩建,于是民间便称其为“柴园”。如今经过修复,这里成为了苏州教育博物馆。
在古代,柴是很重要的,某种程度上等价于现在的电,没有柴就无法取暖做饭。在宋代,《平江图》、《苏州府志》等文献中均有关于“柴巷”的记载。
古代取名字很直白,附近有柴场就叫柴巷,有姓王的人家在这里卖柴,就叫王卖柴巷。不过这些巷名经过时间变迁,也大多消失了。倒是苏州光福还有个村子叫柴巷村,也不知道这里曾经是不是有过柴场。
02.
米
仓米巷,位于人民路饮马桥北。南宋时平江府的粮仓就在这条街,当时道前街东叫仓前巷,本巷叫仓后街。这条街后来索性改成了“米”字,听着就有股丰收的喜悦之情。
让仓米巷闻名的还是那一本《浮生六记》,在第一记中,沈复自述,因为弟弟娶妻,他将沧浪亭中自己的住处腾给了弟弟,和芸娘一起搬到了仓米巷。
和昔日沧浪亭比起来,仓米巷自然是“院窄墙高,一无可取”。昔日沧浪亭边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一下子平淡清苦起来,两人倒是还恩爱如故。
民国时候,林语堂等人曾来到苏州,想要实地探访当年《浮生六记》故事发生的地方,可惜他们最终也没能弄清楚沈复与芸娘究竟住在仓米巷何处。
03.
油
油车场西起里河桥,东至朝天桥,长约300米。苏州街巷起名的原则很简单,这条街附近什么出名,就跟着叫什么街。因为旧时葑门外最大的榨油作坊在巷子里,这条巷子就叫油车场了。
当年在这里的油坊叫“三丰”油坊,因为交通通达且经营有道,生意极好。仅厂房就有100多间,连葑溪河岸边的空地,都被用来停泊农船和翻晒菜籽。
今天的油车场小巷早已不同往日,幽静的民居与小区让人很难想象当年的热闹景象。午间时刻,走在油车场中,或许能隐约嗅到些许菜籽油的香气。
04.
盐
今天的盐仓巷是一条很迷你、低调的巷子,不仔细找是发现不了的。它从十梓街西侧至大新街,只有约一百米长,小到地图上都没有姓名。
它从前可不这样短,过去的盐仓巷位于十梓街西端北侧,南出十梓街,东邻锦帆路,北边一直连接到了通关坊。
它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咸菜巷”,不过这也是民间苏州话以讹传讹。自南宋苏州盐仓落在这里后,这条巷子就一直是盐仓巷,到现在也没改,算是时间洪流下的一颗“遗珠”了。
05.
酱
酱油弄是平江路上的一条背街小巷,东通东升里,西接肖家巷。因为隐于深巷之中,不少“老苏州”都未必知道它。
以“酱油”打头的巷弄,要么是这一带集聚了酱油作坊、仓库;要么就是以“酱油”作为广告噱头,其实是卖南北货的地方,不单单卖酱油,就像现在的生活小超市。
过去最多的时候,苏州城共有十几条“酱油”打头的街巷。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街巷有了新的名称,以“酱油”打头的街巷名就越来越少,只保留几条。
06.
醋
醋库巷,位于十梓街中段南侧,东出凤凰街,西出平桥直街。一听这名字就能猜到,来历肯定和醋有关。南宋时,有醋库建于此地,因而得名醋库巷。后来醋库移建他处,这里也被称为“旧醋库”。
虽然名字中带了味调料,醋库巷旧时可是官宦文人的聚居区。宋代苏州出的第一位状元黄魁,据说就住在这里,曾经这里还有座状元坊呢。上文提到的柴园,其实就在醋库巷44号。
如今在这500余米的醋库巷里,小巷民居与名人故居共生,高门大户与寻常百姓相容,文雅气与市井味并存。
07.
茶
苏州与茶的缘分很深,不过苏州街巷没有直接与茶相关的名字,倒是苏州的茶馆十分兴盛发达。据说在解放前,苏州城里大型茶馆有四十八家之多,中小型茶馆更是数不胜数。
最负盛名的一家茶馆叫“吴苑深处”,前门位于太监弄,后门直通珍珠弄。每天要接待上千名茶客,供应三千多壶茶水,跑堂的伙计端着各种小吃,小贩们叫卖着香烟、瓜子、花生、大饼、油条、麻团等……当年是何等的热闹!
在茶馆点上一壶茶水,四平八稳地闲坐,和朋友聊聊八卦趣闻,发表些国家大事的见解,闲适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如今苏州的茶馆也还有许多,不过这样充满市井气息的恐怕是没几个了。连同那些因柴米油盐得名的街巷,随时间逐渐消散于历史中了。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苏茶网综合整理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