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茶客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茶桌上,几个朋友围桌喝着一泡新入手的茶,其他人喝完都连连称赞这泡茶的香气多显、味道多好,口感多顺滑,而你却喝不出他们所说的“好”到底好在哪儿,刚开始以为是今天状态不佳,所以想再多喝几杯仔细感受感受,结果越喝越模糊,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味蕾反应迟钝,最后只能默默喝着不出声或者附和大家一样说茶好。
这款茶是否真的好还是确实不行,在当时也许你拿捏不准,这很正常,尤其是遇到还未喝过的新茶,容易受到包装上的茶名介绍、价格、以及其他人的评价所左右,继而影响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在茶桌上要不受他人影响,判断出一款茶好不好并且坚信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容易,需要很大自信,而自信背后是足够丰富的评茶经验。
但毕竟不是谁都有丰富的评茶经验,而且对大多数茶客而言,喝茶纯粹只是想获得味蕾上的愉悦体验,并不想花心思学习琢磨相关茶知识。简单喝茶的态度当然可以,最近不是流行讲佛系嘛,佛系喝茶是怎样的?
1、什么茶都喝,是茶就行,名字带茶的都想尝尝。
2、不深究茶叶背后的故事,不追求名山名师。
3、不叨逼叨开口闭口谈茶文化。
4、买茶不手软,被坑当学费。
5、把茶当作日常饮品之一,偶尔大口牛饮。
6、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好茶。
7、1000元的茶和100元的茶喝起来都一样。
(/ 以上纯属个人瞎编)
在乱象丛生的茶市场,“佛系喝茶”不失是一种选择。相反对品茶有追求的茶客来说,品茶的乐趣不止只是“适口为珍”,而是追求茶味的过程。正如我们在面对一款茶与他人产生评价分歧一样,有分歧才是最大的乐趣,评价若过于单一化,总是这个好那个好,显得多无趣啊。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茶客的提问「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焦糊味的岩茶,自己却受不了这种糊味。」,喝岩茶的都知道,制作过程有焙火这道工序,同一款茶,不同火功焙制能够产生不同风格的滋味,很多刚开始接触岩茶或者口味清淡的茶客则就容易把火功稍微高一点,带有明显炭火气息的茶误以为是焦味、糊味;这就涉及到口味喜好的问题了,你看,一款焙火高的岩茶,有人觉得好喝,也有人认为一股糊味。如果你喝不惯炭火气息浓郁的岩茶,却因为其他人说好就强迫自己喝它,真的没必要,违背自己口味喜好犹如那句话一样,勉强是得不到幸福的,喝不惯就不喝、少喝,还有其他选择。
这几年自媒体兴起,出现了一些茶叶评测的机构,把市面上的茶买回来自己或请专业人士评测,然后发表结果做评分排行榜供茶客们参考。这样评测的思路看起来不错,但细想之下会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比如喝茶评茶本身就带有一定主观性,还有茶评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独立性以及严谨程度也有待商榷。
说到这个,想到某品牌的牛栏坑肉桂一直是某茶叶媒体机构茶评里乌龙茶类排名较前的茶,整段茶评的文字介绍看起来几乎接近于完美。巧的是一直想尝尝是否真的那么优秀,正好有朋友给我寄来一盒这款茶,当天收到后就邀请同行朋友一起来试泡,每当碰到没喝过的茶,在喝之前我心里是不会对它抱有任何预期的,这次也一样,虽然它看起来很牛掰。结果给我的总体感受是还好没有抱有期待,客观的讲,这款茶焙火水平可以说一流,但三泡之后茶香茶味明显减弱,这样的落差是我没想到的,一盒茶里面有6泡,在之后的几泡茶中也都出现一样的问题,这就不正常了。尽管茶评介绍把这款茶描述的多么优秀,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与评茶师们持相左意见。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这款茶不行,也许是我喝到的批次存在问题,所以如果要评,只能说这个批次的品质显然与它的“身份”不对等。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几泡茶味落差明显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对一款茶产生意见相左情况在茶桌上是很常见很合理的,为什么说合理,因为口味这事终归还是因人而异,即便一款特别顶级的茶,若不合口味,一样也有人说不好;而涉及到工艺层面,各人制茶风格不同,制作出来滋味特点会存在很大区别,比如乌龙茶半发酵工艺,有人喜欢冷发酵,有人喜欢发酵偏熟一点,二者之间不能讲谁好谁不好,各有喜好,出现不同观点也就十分正常。
观点分主观和客观,主观的评价没意义,即使有分歧也无需再过多争出个花来。但客观的东西是可以说得通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牛栏坑肉桂,这种顶级山场的茶正常应该是茶底特别厚实,入口之后能在口腔中感受到很丰富的香气滋味,而评茶师推荐的那款牛栏坑肉桂却没有这样表现,说它汤水口感一流也只是焙火水平的体现,要客观来评,不能算优秀。
还有常被提到的各种老茶,普洱、黑茶这类适合存放的茶不用讲,其他如乌龙茶、红茶、绿茶这些都存在一定赏味期,过了这个赏味期,虽然不至于变质,但香气会流失,逐渐出陈味,没有了刚开始的新鲜感以及应有的品种特征,这样的茶自然也有人喜欢,好不好喝是见仁见智问题,但相比起新茶,它是减分的。
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茶客,刚开始跟着评测机构或者跟着谁谁谁喝茶不是个好选择,可能也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以为跟着谁谁谁的推荐或者看评测评分排名、价格高低来选茶不会错,相对便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坑,而往往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最后却进入到另外一个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点,别人说的好,不一定适合你,别人说的好,也不一定真的好。喝什么茶,怎么选择,应该是要听你自己的,我想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口味。除非你跟着的那个人平时喝茶的口味喜好与你接近,跟着他们的选择去喝一般不会有什么出入,可是要寻找到这样的人有点困难,就跟恋爱一样,讲投契。
如何判断别人说的好是不是真的好,没有捷径可言,你需要多花心思了解茶叶背后品种、工艺、风土、天气等方面的知识。我在任何场合与他人聊茶向来都是先从工艺开始,之所以注重讲工艺,是因为工艺是一款茶的根本,作为普通茶客可以不用了解多深,但基本的基础工艺知识还是该知道的,至少有了方向后就不至于到越喝越迷茫地步,也可避免冲动花高价钱购买评分高的茶却不如预期而带来的尴尬。
茶好不好喝,首先是听你自己舌头的,舌头会告诉你答案,如果你对茶叶工艺有所了解,那么舌头会给你更多反馈。评价一款茶绝不是只有简简单单的「好」或「差」,它还有第三种评价「这款茶很好,但不适合我。」,这个评价是建立在你对工艺的了解之上。以别人口中的好与分数来定高下,盲从只会越喝越窄,留有探寻之心,不断尝试,你会发现在每个阶段,其实你的口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才是喝茶最有意思的事,当时你觉得不好的茶,过些日子再次喝到也许会发现:咦,居然还挺好喝!
本文转载自知乎专栏——一茶一知己,感谢作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