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或许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作者:我们的茶旅世界 更新时间:2022-08-11 11:41 阅读:910

1935年7月13日,苏州庙堂巷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那是当年最热的一天,新郎、新娘都穿着厚厚的正式礼服,因为太热,新浪西装上的白色领圈被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结婚照上,每个人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小女孩、提婚纱的小男孩,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领圈被汗水浸透的那位新郎,正是钱钟书,而新娘,自然是杨绛。那一年,钱钟书24岁,杨绛23岁。他们对婚礼的这一幕记忆犹新,钱钟书甚至把它写进了《围城》中。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他们原本不用赶在这个热死人的天气举行婚礼,但因为钱钟书通过了出国留学考试,想提前把婚礼办了,好携眷出国。杨绛当时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尚未毕业,但是她考虑到钱钟书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自己陪同的话可以照顾他,便毫不犹豫地办理了休学。其实,没能完成清华研究院的学业,是杨绛终生的遗憾,但她自从和钱钟书订了终身,总是把他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是一律靠后,两人婚姻延续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事事如此,一如最初。


01


人生若只如初见


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却赶上所读的东吴大学因学潮而听课。为了完成学业,她毅然北上,借读清华。甚至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命运般的相遇了。那天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清新脱俗吸引,说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初见只是打个招呼,两人各自回去,却好像姻缘前定,匆匆一见,互相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钟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书信往返,开始了他们长达六十余年的爱情生活。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被称为“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02


中西方碰撞,爱是妥协


杨绛自己晚年回忆起这段婚姻却说:“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按照钱钟书父亲钱基博的意思,这个儿子孩子气,没正经,不谙世事,原本是想给他娶一房严肃的媳妇,把他管制得服服帖帖。杨绛这种“洋盘媳妇”进了门,在旧式的钱家是不太合适的。甚至提出,杨绛结婚后就不用出去工作了,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就行。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杨绛父亲杨荫杭听了,不高兴地表示:“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杨绛倒是安之若素,她由宽裕现代的娘家,嫁到寒素保守的钱家,一进门就三叩九拜,拜完长辈,又拜祠堂的祖宗,还得进厨房拜灶神。但她一点儿没有“下嫁”的感觉。她说,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她心里清楚,自己爱的是钱钟书这个人,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在爱情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但她也有遗憾,就是没法在双亲跟前侍奉,她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现在却成了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与她相伴走过下半生的,将是身边的这个人。


03


婚姻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


结婚没多久,两人就一起到了牛津。在陌生的环境,两个年轻人开始了新的生活。牛津不像伦敦那样多雨多雾,晴和之日较多。两人每逢好天早晚都外出散步。除了牛津大学公园、附近荒僻静处,他们专挑没去过的地方。闹市郊区,大街小巷,教堂住宅,店铺邮局,一所所学院门前全走个遍,观光加探险。他们是神仙眷侣,而牛津正好是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钱钟书一向早睡早起,杨绛晚睡迟起。住入新居的第一天早晨,从同学那里刚学会冲茶的钱钟书大显身手,他烤了面包,热了牛奶,煮了“五分钟鸡蛋”,冲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一股脑儿用带脚的托盘直端到杨绛床头,请她享用早餐。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杨绛又惊又喜,没想到“拙手笨脚”的丈夫能做出这么丰富的早餐。钱钟书得到夸奖也很高兴,从此两人的早餐便由钱钟书负责制作,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老。杨绛也开始了“煮妇”生活,“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钱钟书想吃红烧肉,她买来味道并不正宗的酱油、生姜,肉给切成块,然后使劲煮,因为怕煮不烂,汤没了就拼命加水。后来干脆买来雪莉酒当黄酒用,汤也不倒,只去了沫子。这样的肉好吃吗?钱钟书说好吃,他也吃的快活。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玩儿着学做饭、炒菜,试做红烧肉,咸炖鲜,由失败到成功,中途也有小意外。他们买来活虾,杨绛自豪地说,我保证一剪刀下去就能干掉它。她站在厨房里,刚剪了一刀就吓得一溜烟跑了。钱钟书问,怎么了?“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钱钟书跟杨绛摆道理:虾,是会痛的,但是绝对不会痛得像你这样满屋子乱跑。他打定主意要吃,以后的虾就由他来剪。生活是琐碎的破梦工厂,但两个人却活出了诗意。


04


爱是彼此成全


两人是读书的伴侣,彼此的精神寄托。闲暇时经常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两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有一次,钱钟书和杨绛交流阅读心得:“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杨绛不以为然,说:“这是你的读法。我倒是更随性,好书多看几遍,不感兴趣的书则浏览一番即可。”读读写写,嘻嘻闹闹,两人的婚姻生活倒充满了悠悠情趣,羡煞旁人。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迅速走红。杨绛的蹿红,使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还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做饭样样都来,经常被烟火熏得满眼是泪,也会不小心切破手指。可是杨绛并未抱怨过,她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只盼着钟书的大作早日问世。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炼成任劳任怨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钟书在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其实,《围城》是在沦陷上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05


平淡的生活充满温情


杨绛怀孕的时候,钱钟书总是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爱女阿圆,是两个人的爱情结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三口之家回国后一直居无定所,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个舒适的家。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那时,钱钟书经常带着妻女去饭馆吃饭,有一次,在等待上菜的空挡,钱钟书和阿圆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上吃客的言谈举止,并且像看戏一样很是着迷。杨绛奇怪地问:“你们这是干嘛啊?”阿圆说:“观察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你看那一桌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那一桌是在宴请亲戚……”杨绛明白了,这父女俩是在看戏呢。待到吃完饭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戏正在上演。这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情。


06


此情可待成追忆


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那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破碎之家。直到后来,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他走了,好好地活下去,就是她的责任。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有一日,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拜访杨绛。他对当年的心上人还是情有独钟,便带着自己的著作来请杨绛“斧正”。旧友重逢,喜上眉梢,两人嘘寒问暖,交谈甚欢,忽然杨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便态度冷淡起来。待送别费老时,他颤巍巍走下楼梯,还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杨绛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费老瞬间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07


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有时候,我们时常感慨,杨绛此生,为钱钟书付出太多,为他接受了传统的家庭,为他放弃了清华学业,为他从一个娇小姐,成长为贤内助,为他整理手稿,为他思念缅怀,直至死去。但我们也看到,钱钟书此生,心心念念的,只有杨绛,他是个终生连蝴蝶结都不会打、分不清左右手的“生活白痴”,却愿意为她做一辈子早饭。


钱钟书与杨绛: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在留学刚回国的时候,两人住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那时候,北京刚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夫妇之中,只有杨绛会点汽化炉。那天早上,钱钟书照例起来做早饭,他假装若无其事地端来食物,却掩不住满面春色,神采飞扬。这演技也太差了,杨绛看不下去了,直接拆穿,“哎,谁给你点的火呀?”钱钟书忙活一早上,就等她这一句呢。他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划火柴,就为了做一顿早饭。钱钟书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他还说,“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胡河清曾赞叹:“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钱钟书和杨绛,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有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把彼此放在心上,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版权声明】本图文来源于普茶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也贵在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