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
中国有很多名优茶,而且历史悠久。但你再去细细研究,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曾经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悄无声息地改头换面。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在历史长河中消失过的名优茶。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是卷曲形炒青绿茶。
蒙顶甘露被称之为“茶中故旧”,足可见其悠久的历史。
其具体起源不可考究,因为无论是“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白居易《琴茶》)、“若教陆羽持公论,应诗人间地一茶。”(唐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还是“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对于茶的赞美只局限于蒙山茶,而且唐宋以团茶为主。
散茶形态的蒙顶甘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四川总志》和《雅安府志》中的“上清峰产甘露”。
期间因为历史原因出现断档。
如今喝的蒙顶甘露是1959年,在总结宋代的“玉叶长春”(1120年)和“万春银叶”(1122年)这两种茶的炒制经验上,重新研制出来的。
产地:产于四川蒙山。
制作工艺:摊放、杀青、揉捻、整形提毫、烘焙、复火。
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属于烘青型绿茶。
敬亭绿雪始创于明代,明清时期被列为贡茶,敬亭绿雪约于清末失传。
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场研制恢复,1978年研制成功,
产地: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
制作工艺:杀青、做形、烘干。
品质特点:形如雀舌,挺直饱满,茶叶肥壮,全身白毫,色泽翠绿;泡后,汤色清澈明亮,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属于绿茶中的珠形茶。
起源明朝,清代已是贡品。
1955年开始恢复生产,1956年即形成批量生产。
产地:安徽省泾县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制作工艺: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
品质特点: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
径山茶
径山茶属烘青绿茶。
从宋代到清代,径山茶一直被列为贡茶。宋代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东渡扶桑,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
清后随着径山寺院被毁,径山茶仪式在历史长河中。
1979年,径山茶才得以恢复研制。
产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
制作工艺:小锅杀青,扇风摊凉,轻揉解块,初烘摊凉,文火烘干。
品质特点:条索纤细苗秀,芽峰显露,色泽绿翠,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经饮耐泡。
松萝茶
松萝茶属炒青绿茶。
明代隆庆年间创制,明万历《休宁县志》记载,“邑之镇山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瑯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后因历史原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09年,松萝茶在休宁县才得以恢复。
产区: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
工艺: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炒干、去杂、提香。
品质特点: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
蔎茗说:
我们现如今喝到的许多历史名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定的断层,只不过后人根据最新的经验和文字的记载复原出来。
这些被复原的茶,我们还有幸可以喝到,还有一些则真正淹没在历史中。创新很重要,但传承和保护也不容忽视。
你还知道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茶吗?或者小时候喝的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蔎茗,讲茶、爱茶、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