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博物馆曾在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初夏雅集上,发布了两款最新茶器——银质复刻版清中期“却月”壶和银质“伴月”冰茶壶。这两款精心构思、联合创意的文物衍生茶器,是让文物的活力真正融入生活、服务生活的有益尝试。
“却月”壶:造型取缺月为意
清代中期的锡包砂“却月”壶,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精品馆藏茶器之一。“却月”壶,最大的特色就是造型取缺月为意象,突破了大众对普通茶壶饱满圆润的想象,在近似圆满的底部,凌空收足,形成一种月将满未满的形象,以寓为人处世需谦虚谨慎,凡事留有余地。中茶博馆藏“却月”壶,壶身正面镌铭:“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仿雪香小居法。”另一面浅刻一枝老梅,手法独到,意境清淡深远,与“却月”寓意珠联璧合。无论是安静自处时泡一壶清茶,亦或招待宾客,共享古代文人精神。
文物复刻,讲究还原与创新,传统不仅需要有创造力的当代表达,更要符合当代人使用场景。这款“却月”壶在复刻过程中,就根据当下有茶生活所需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壶身进行了等比例缩小,对原壶的材质也调整为银镶玉,在最大保留文人意蕴的前提下,提升它的实用功能,使其相对于原版更为优胜,无论是自斟自饮,摩挲把玩,还是招待三五好友,饮茶谈天,都合适不过。
“伴月”冰茶壶:冰茶专用茶器
而银质“伴月”冰茶壶,则是在借鉴古人茶水冷泡的方法下,自主设计的冰茶专用茶器。
炎炎夏日来一口冷饮,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美好体验。殊不知,冷饮早在古代就已经普及,是古人夏日必备,尤其是到了宋代,冰饮品种丰富,令人艳羡。因为冰的储存和制造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宋代之前,冷饮是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特权,但随着时代发展,制冰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冰的使用,在宋代开始向市民阶层普及。也正因为冰的普及,宋代开发了数量种类丰富的冷饮,冰茶应运而生。
宋代文人李若水就曾在自己的诗作中形容自己喝了一种特别的茶,便是“明冰沃新茗”。那时的天气炎热到仿佛天地间都起了大火一般,而他却喝到了用冰泡的茶。这种冰泡的茶不仅滋味清香,更重要的是它清热解暑,喝了之后,在炎热的夏天也感到清凉无比,甚至腋下生风,飘飘欲仙。
“伴月”冰茶壶的设计,是将茶器设计从传统茶文化的复归入手,与当代人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发掘古代饮茶文化中的闪光点,引起更多当代人对茶的兴趣,赋予了古老茶文化新的活力。
责编:Chloe
文章转发来自2020年6月《茶博览杂志》,如有侵权,可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