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赛龙舟
赛龙舟,最早当是人们的一种祭祀活动
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桡手人数不一
划龙舟时
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吃粽子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
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北方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
多以红枣、豆沙做馅
口味偏甜,个头较大
南方常以竹叶来缚粽
有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个头较小,甜少咸多
古人端午吃粽时
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
长者为胜的游戏
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插艾叶
在端午节
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艾叶 ( 也叫艾蒿 ) 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
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
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
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
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期
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
用来驱病、防蚊
佩香囊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
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
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人、小孩和青年佩戴香包中的配料不同
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
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五彩绳
中国传统文化中
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
"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节日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
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
只能在夏季
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食五黄
在端午节的中午
最适宜吃五餐
五黄指的是
黄酒、黄鳝、黄鱼、咸鸭蛋、黄瓜
(也有吃洋芋、黄豆,说法不一)
五红通常指
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
△清 金廷标《儿童斗草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品
斗百草
你小时候是否用草捏住相拽过呢?
其实这也是端午习俗之一
类似于北方的“拔根儿”
其玩法大抵如下:
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
以不断者为胜
端午踏青归来,带回名花异草
以花草种类多、品种奇为比赛对象
斗草争胜,回味童年
忆屈原
唐代文秀《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因端午节附以纪念屈原内容
故称屈原日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离骚》作品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1940年
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
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家
依俗将 “屈原殉国日”设立为 “诗人节”加以纪念
时至今日
人们也不忘在这一天填词作赋
或者朗诵诗歌
以纪念“诗人”屈原
同时弘扬中国诗词文化
祝福
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
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
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
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
《茶道》杂志社湖南办事处
——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