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 》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 神农尝百草, 一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茶 ) 而解之”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利用“茶”,甚至发现其具有药用的功能。茶叶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的国饮,今天大多数人都会“泡”茶喝,但是茶一开始被食用时并不以“冲泡”的方式,茶在历史的长河被赋予了丰富的饮茶文化,今天我来说说茶的饮用方式的演变。
神农至春秋时代(煮茶、煎茶)
此时已经懂得茶的食用功能,但并没有专门针对茶的器皿,烹饪方法与普通食物相同,用的也是一样的器皿,比如最简单锅碗瓢盆。方法以煮茶为主,茶汤和茶叶一同服用,西晋郭义恭在《广志》中留下“茶丛生,真煮饮为茗茶”的说法,东晋郭璞给《尔雅》做注就有“可煮作羹饮”的说法。
由于茶味较苦涩,还会把茶叶与一般食物一起煎炒,作菜食用。这个时期“吃茶”就是为了补充营养,解毒排毒。
秦汉时期(煮茶)
在茶的饮用和制作上都还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将茶叶鲜叶捣碎成饼或团状,再通过晒干或烘干使茶叶干燥,在饮用时把茶团或茶饼再捣碎入壶,可加葱姜等进行调味。此时的茶已作为饮品存在。
唐代(煮茶、点茶)
唐代已经出现了完备的烹茶器皿,《 清稗类钞》中记载: “ 宫中茗碗, 以黄为托,白玉为碗,孝钦后( 李豫皇后 ) 饮茶, 素以金银花少许入次,甚香”。虽是宫廷用品,但从中可见 唐朝时期饮茶方式已经开始很讲究了,还会根据口味加入调味品,调节茶的味道。但此时的茶仍然是以鲜叶——茶饼——碾末——煮茶这一方式为主。
茶文化发展到唐代已经初具模型,并且出现了介绍茶的著作,茶道初现。比如我们熟悉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宋代(点茶)
宋代饮茶的主要方式为点茶,当然并不是从宋代开始的,在唐代就已经风靡了,只是两者的点茶方式不完全相同,现在日本的抹茶文化就是从点茶中承袭而来。宋朝蔡襄在《茶录》中记载到“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击弗,使之产生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佳。”
此时的饮茶已不局限在碎茶,制茶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蒸青方法成熟,散茶已经开始饮用,加入调味品的习惯渐渐减少,更加注重茶本身的滋味。
明清时期(煮茶、冲泡)
明清时期的泡茶方法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泡茶法,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可供选择的茶壶有很多,紫砂壶、瓷壶等精品越来越多,各类茶叶也发展成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茶叶,再搭配合适的茶壶。
现代
现代人饮茶追求健康、养生,方式与古时有一脉相承之初。
①清饮和调饮。清饮就是不加调味品,重视茶本来的色、香、味,调饮则是在茶品种加入其它调味品,比如人们喜欢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加入干果果脯等。
②煮饮或泡饮。泡茶方式选择与茶类关系很大,煮茶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很多紧压茶如黑茶就常以煮茶的方式饮用,比如酥油茶、奶茶等,有些爱茶人比较讲究的也喜欢煮茶喝,其它情况下大都以简单的冲泡为主,但是泡茶对水温、茶具都都比较讲究。
从古至今的饮茶方式从简单粗暴向精细讲究发展,每一个时期并不是只有单一的饮茶方式,都是多种并存,只是在某一时期某种方式比较盛行或出现了新的泡饮方式,想要懂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慢慢去了解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