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九曲溪
【岩茶之美】第4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岩茶具有独特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最通俗的解释,岩韵就是“岩骨花香”。
岩茶的“岩骨花香”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要从武夷岩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说起。
一、绝佳的自然环境
武夷山的自然环境,对于岩茶的生长来说,得天独厚,绝无仅有。
具体的说有“四绝”:
第一绝:地形地势
武夷山地处福建北部,面积2798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6。境内东、西、北三个方向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
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最高与最低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
这种地形地势的特点,“面南背北,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环抱”,在《易经》学中,属于风水极佳的地方。
武夷岩茶养育其中,就象是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既避开了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又能够得到南方海上暖湿空气的滋养,是不是很绝?
武夷山九曲溪
第二绝:气候降水
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7.9度,雨量2000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
春季气温回升,春雨连绵,但常出现春寒。春末夏初为雨季多暴雨,局部地区经常发现发生洪涝。盛夏天气炎热,间或出现地区性雷阵雨和在台风影响下的降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少,天气干燥,冬季多西北风,气温低,经常凝霜结冰,下雪。在武夷山的山谷之中,有九曲溪、崇阳溪从中流过;坑涧沟渠之间,有泉水潺潺流淌。正是有了泉水、河水的滋养,才有了岩茶茁壮成长的可能性。
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境内多云雾天气,一年当中有100多天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这种云雾多、日照少的分布状况,对茶树生长非常有利。
第三绝:森林植被
武夷山常住人口只有23万人,相当于北京人口的1/130,真算得上是地广人稀。
别看人少,树可非常多。
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77.8%,是全国平均的4.2倍。负氧离子是上海的80倍,北京的100倍。
而且,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除了绿树之外,还有各种奇花异草生长其间。
形容岩茶的好,常用“岩骨花香”。
岩茶的花香是怎样产生的呢?
武夷山做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茂密,花草繁多,鸟语花香,云雾缭绕,共同营造出了宛如仙境的绿色生态。
岩茶生长其中,被大自然的芬芳所“熏染”,使得茶叶所含的芳香物质非常丰富,自然就会呈现出清雅脱俗的花香。
武夷山云雾胜景
第四绝:地质土壤
武夷山的地形地势、气候降水、森林植被是很难得,但在其它的名茶产区也可以找到。
要说岩茶最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地质土壤莫属。
陆羽在《茶经》第一章里就讲到: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泥土。这段话准确的概括了土壤与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思是说,上等的茶是从风化了的岩石(烂石)中长出来的,中等的茶是从砂砾和土混合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下等的茶是从黄土中长出来的。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考察一下武夷岩茶。
武夷山的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成岩;最上面的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与页岩组成。成土母岩原本为棕红色的岩石,但由于风化和水蚀的原因,母岩就变成了棕褐色、松散状的砂砾,也就是陆羽所说的“烂石”。
正岩产区的岩茶土壤,烂石含量高达到24.83~29.47%,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高崖陡,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的茶土。武夷山茶园
划重点:什么是岩骨?
岩骨的说法,最早来源于乾隆皇帝《冬夜煮茶》诗:“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正式出现,是在林馥泉先生所著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岩茶里根本没有骨头,甚至连骨头碴都找不到,为什么叫岩骨呢?
其实,岩骨有两重含义:
一是形容岩茶的口感丰富,矿物质含量高,汤感厚重,象“骨头汤”。
二是形容岩茶的体感强烈,茶气足,使人神清气爽,很有“风骨”。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而岩茶的“风骨”,是来自于“烂石”提供的营养和能量。
武夷山茶园
二、历史上武夷岩茶区的区分
根据陆羽《茶经》“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泥土”的划分标准,结合地质土壤条件的不同,历史上把武夷岩茶产区分为三个等级:正岩茶产地、半岩茶产地、洲茶产地。
1、正岩茶产地:土壤为棕褐色“烂石”土。
正岩茶产地一般简称为“三坑两涧”,包括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但规范的讲,应该是:“三坑、两涧、两洞、两窠”,还要加上内鬼洞、外鬼洞、九龙窠、竹窠,共九大区域。
千百年来,正岩茶之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卖的最贵,不光因为品质好,还因为数量太少。
因为正岩茶只有5000亩左右,每年产茶35-40万斤。如果一名茶友一年喝10斤茶,每年的正岩茶只够3、4万人喝。
2、半岩茶地:土壤为红棕色“砾壤”土。
分布在青狮岩、碧石岩等地,大约有1.8万亩。
3、洲茶地:土壤为“黄土”。主要是上述区域之外的黄土茶地,以及河洲、溪畔冲积土茶地等。
大约有11.5万亩。
武夷山九曲漂流
三、现代武夷山茶区的划分
2002年3月,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区域界定为武夷山市行政区,全部范围2798平方公里。全市分为名岩区和丹园区两类。
1、名岩区:崇阳溪以西,黄柏溪以南,南星公路以北之风景名胜区内。
2、丹岩区:名岩区之外的武夷山地区。
传统划分方法和现代划分方法有什么区别?
传统的正岩茶地都属于名岩区,半岩茶地一部分被划进了名岩区,一部分被划进了丹岩区。洲茶地都属于丹岩区。
总结
武夷岩茶绝佳的自然环境,是形成岩茶“岩骨花香”优异品质的前提条件。概括成两句话:
1、岩茶的风骨,生于烂石;
2、岩茶的花香,来自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