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茶里藏着一把刀”
谈到普洱茶,我们通常首先想到生茶,如今茶界多认可普洱生茶,以其丰富的滋味为谈资。
然而,有那么一些商业投机分子总是“不走寻常路”,反其道而行。以理论研究者的身份大肆宣扬没有科学依据的空想论断,作为自己某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甚至融资手段。
这是建立在普通茶客普遍缺乏普洱茶常识,过度迷信专家的传统所导致的,一些“专家”往往借此风言风语哗众取宠,谋求名利。理论研究者不能等同于科学研究者,这是普洱茶研究必须界定的常识。凭空捏造“科学性”的数据支撑自己“空想论断”的“专家”大有人在。
最近,以“生茶里藏着一把刀”的“著名”论断风靡一时的普洱茶老“专家”邹家驹,就是这些“专家”的领头羊。
邹家驹何许人也?现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代理会长,被一些茶商追捧为蜚声国内外的普洱茶“专家”。多年以来,在自己头上加注了不少名头,但皆与普洱茶难脱干系,不在此作一一列述。曾占“天时、地利、人和”漫谈普洱茶,聊有相关著作传阅,理论亦真亦假,不好定论。总之,普洱茶,或生茶或熟茶,成就了邹家驹此人此名。
▲邹家驹先生所制云南沱茶(生茶)
继其于弘益大学堂高级评茶员班“如何正确认识生茶”中大言“你喝的生茶里藏着一把刀”之后,邹家驹“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公众区域极力科普一味名称EGCG的东西,乍看悲天悯人,乐善好施。
生茶的品质、口感、滋味,及其上好的保健功效,早已成为普洱茶界的定论,因而普洱茶主要以生茶为本。也就是说,没有生茶作为普洱茶的支柱,整个普洱茶体系无限接近伪命题。
2
普洱茶与EGCG
目前,普洱茶学界普遍认可生茶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是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这一观点,EGCG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增生、抗炎以及抗肿瘤作用。”
在茶与健康的互证语境下,EGCG是一味不折不扣的“功臣型”内含物质。然而,这种良性成分在邹家驹这位普洱茶学“巨擘”、前国营茶企退休老干部的口诛笔伐之下,无厘头成了一种毒物。他将这些信息与知识经简单加工处理,便以一己之力鼓吹EGCG的毒性,在普洱茶界刮起一阵迷信者之风,强调就因普洱生茶含有EGCG,所以生茶有毒!
按照常人理解,邹家驹先生是普洱茶界的“老学人”、“老资格”,研究中发现生茶中的EGCG有毒,身先士卒,理所当然。然而,事实是否真如此简单?真相究竟是何?
邹家驹这种简单粗暴的论断与“科学”逻辑,近似“红卫兵”的推理风格,放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令人心生疑惑。仅仅以抓住EGCG这个单质体物质的负面影响无底线放大的手段,来论证自己的空想主义学说,让人感到轻谬。
人体摄入何种纯度或剂量的EGCG可能产生副作用?普通茶叶中EGCG的含量与毒理实验所使用的剂量差距为多少?
科学分析证实,茶叶中多种内含物质在协同作用下对人体的作用与EGCG作为单质体物质摄入人体完全是两个概念。
生茶的EGCG含量与毒理试验使用的EGCG剂量相差有多少倍?强调EGCG毒性的邹家驹先生为何对此只字不提呢?简而言之,好比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适量则宜,过量则害。然我们不能凭此定论,维生素乃毒药,进而高呼“我们吃的那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藏着一把刀。”
普洱生茶富含EGCG,犹如蔬菜富含各种维生素,我们喝多少,吃多少,不可完全等同于身体摄入了多少,这些物质往往只是微量摄入,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临床试验告诉我们,微量摄入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因此,因为生茶富含EGCG,所以我们不要喝生茶,这是无稽之谈。
退休企业老干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认同,但科学研究是极其严密的,尤其自然科学。断章取义,混淆视听,蒙蔽爱茶诸众,制造行业恐慌,诋毁养育自己的老本行。
这位常年旅居境外的前国营茶企的老干部用意究竟何在?难道真的只是简单的科普吗?答案是否定的。
3
“偷梁换柱”的背后
当初,民众可能误以为我们尊敬的邹家驹先生是一个心系普洱茶、心系民生,退休后还闲不住脚,一心想为百姓发挥点余热的老干部。直到他接任云南茶叶协会代理会长一职后,人们才逐渐看清他的“小算盘”。
邹家驹先生曾多次公开发表站在普洱茶产业对立面的言论。起初说“生茶不是普洱茶”,借六大茶类分类的一些理论,大论生茶是晒青绿毛茶,不是普洱茶。现在更直截诋毁普洱生茶,将生茶与普洱茶的关系果断剥离开来,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段背后,其实另有阴谋。
有传闻说,邹家驹先生退休以后,很有可能已经移民境外。目前邹家驹先生活动于国内,与其退休后长期投资熟茶业脱不了干系。邹先生投资制作熟茶多年,有大量的屯货,这是普洱茶界的公知。
而茶界一般认为,生茶是普洱茶的主流,由此可见,邹先生“毁生茶而褒熟茶”的做法实在别有用心,他占据云南茶叶协会代理会长的平台,据公器为私用,发表“生茶非普洱茶”、“生茶有毒”等言论促销自营熟茶,从头到尾,细思极恐,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行为。
若提六大茶类分类的陈椽老先生尚且在世,听邹氏此“高论”,该作何感想。
陈老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一书中,亲自撰写了云南普洱茶一章,他描述云南普洱茶说:“云南普洱茶是总称,一部分属黑茶,一部分属绿茶。”可见,陈老先生对普洱茶的定义,中正不倚,不与其它茶目相杂。
相比邹先生,陈老先生在中国茶学史上是绝对的集大成者,他六大茶类的划分更为权威可信,他对中国茶的分类,不仅考虑了科学因素又兼顾了文化因素。陈老先生对云南普洱茶的定义不仅是以自身雄厚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根基,同时他的论断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4
生茶是晒青绿茶的争议
支持者的观点,生茶工艺:摊晾-杀青-揉捻-晒干,完全是绿茶的工艺,从工艺层面来讲,完全是晒青绿茶,所以生茶是绿茶。
反对者的观点,生茶即使是绿茶的工艺,但是因为云南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叶种的独特原料、和可以长期储存的独有特点,生茶也绝不是绿茶;熟茶的历史才四十多年,漫长的普洱茶历史多是生茶历史;市场广泛的认知,普洱茶分生熟,假如现在生茶算绿茶了,不但消费者盲从,从业人员都将陷入认知困境;最后,生茶是普洱茶的基础,熟茶也是基于生茶作为原料的基础上渥堆发酵而成,难不成是由绿茶发酵的熟茶?
更有激进者认为,比如我,六大茶类的观点是一个阶段性的认知,是为了区分中国无数的茶种类,这些分类应该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改变的,普洱茶应该单列独立出来,成为第七大茶类。我,石一龙,将和众多普洱茶界的有识之士,从学术研究上,建立“普洱茶是第七大茶类”这一科学、与时俱进的论断。
5
“行业大咖”的科学伪装
如果说熟茶与生茶是茶叶市场对普洱茶中的黑茶与绿茶的雅称,那么,云南普洱茶的定义及边界定型得到了产业链上产学研究各个环节的认同。这种认同,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出台了云南普洱茶的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 GB/T2111-2008,明确规定普洱茶包括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其中,生茶标准规定: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云南大叶种茶鲜叶经 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鲜叶摊放:鲜叶分级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进行杀青。杀青:杀青要杀透、杀匀,无青草气味和烟气味。杀青叶及时揉捻成条。揉捻:揉捻加压不宜过重,时间为30分至40分。解块:解散结块茶。日光干燥:必须以日光晒干,其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紧结,晒青茶含水量≤10%。”可见,国家标准早已对生茶、熟茶进行过明文规定,对国家标准持有对立的看法,身为公职人员,理应通过正常渠道提议解决,不明用意的广告、驳斥,聊有造谣之嫌。
无论邹某出于何种目的,这种“过河拆桥”,无论为名,还是唯利,为一己私利损害几百万茶农的切身利益,轻蔑广大消费群众的选择,反对党和政府对这个民族传统产品的定义。这种言行,其实已经完全将自己孤立起来,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
在普洱茶的世界,他可能会成为“跳梁小丑”,那些反常识、反科学、激化民族情绪、损毁人民利益、颠覆秩序的言行,势必会将自己推向历史的审判席上。
也许是他对自己的影响力的误判,也许他也已有所觉察。口无遮拦和满嘴的江湖习气,于他的追慕者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困惑和危机。
因此,他需要不断升级自身的表达方式,在纯粹主观判断无法蛊惑人心的时候,别有用心的锁定EGCG这个单质体物质的系列研究,强求支撑。
EGCG的毒性试验,无意间为他打开了行骗之路。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意外到来的真理,在得天独厚的行业平台上,他借助“行业大咖”的光环,华丽的换上“科学”的伪装,一次又一次粉墨登场,将对普洱生茶的诋毁,一撸到底。
邹某为何紧咬生茶不放?或许是因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古树茶在市场上的走俏,对不甘退居的老干部造成了不小的刺激。
▲邹家驹先生2005年所制普洱茶生茶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茶厂只需完成中央的配额指标;而在市场经济年代,能够走出经营困境的老茶厂寥寥无几。在这些老茶厂都宣告死刑之后,一些起初不起眼的新兴茶企居然可以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这种反差,不正戳中了那批改制前后的茶厂老领导的痛处?
伴随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他们的内心一方面悬挂着被指责的惶恐,另一方面充斥着与普洱茶的商机擦身而过的不甘和不服。而缓释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自己的“老资历”,摆出一副“正本清源”的样子站出来“蹭热度”。偶尔辟辟谣,谈谈自己“威风”年代的真实经历来换取市场的信任。为最后推出一些反常识、反科学的“重磅”观点做好铺垫。
邹家驹先生的举动容易给旁观群众制造这样的假象。
这位前国营茶企退休老干部不遗余力地将生茶的产业基础推倒,彻底剥夺了古树生茶的高附加值,以“专家”的姿态告诫消费者生茶不是普洱茶,生茶有EGCG,EGCG有毒,给消费者制造恐慌,引导消费者认为做生茶的人有问题,靠生茶的高附加值挣钱的茶商有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美其名声曰:我邹家驹是从来不做生茶的,我是最有良知的茶商。生茶有毒,熟茶没有毒,大家要买普洱茶,都找我买熟茶。而生茶不是普洱茶,所以我也不算站在普洱茶的对立面,我不挖普洱茶的墙角,然后自个闷声“发大财”。这是损众利私,不可不察。
邹某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段,意在将生茶排挤出普洱茶之外。其行其思,真是司马昭之心,大不是昭昭之行,必有某种不可告人的商业秘密。
古人曰:“多行不义必自毙。”茶业兴亡,茶人有责,身为茶人,宜努力维护“茶道”文明,好自为之。生茶作为传统国饮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普洱茶的重要一脉。其兴衰关乎茶饮文化的命运,关乎千百万茶人及茶农的切身利益,岂能以邹家驹一言以蔽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