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茶友,我是回归田园。
爱上了普洱茶,都希望对普洱茶的历史有所了解,但现在的网络文章,又大多疏漏或错误较多。我认为准确了解普洱茶的真实历史,还得还原到历史古籍上,在读懂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到的可能才准确。基于此,特想尽办法买来了道光《普洱府志》(1850年)刻板的PDF,并反复琢磨了字词、标点和段意。
今天,就带着茶友,来读懂1840年知府郑绍谦、1850年知府李熙龄,两位知府组织编纂的《普洱府志》中对“茶”的记载:
普洱府成立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清代,曾先后编纂过三部《普洱府志》。第一部是道光二十年(1840)知府郑绍谦组织编纂的道光《普洱府志》;第二部是道光三十年(1850)知府李熙龄组织编纂的道光《普洱府志》;第三部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知府陈宗海组织编纂的光绪《普洱府志》。第一部郑志已不存于世,但第二部李志其基础资料源于郑志,对郑志残编进行“应损者损之,应益者益之”的加工改造。所以书的作者标识的都是郑绍谦、李熙龄两人,“序”也有收录了两人的序。所以现在存世的《普洱府志》就只有1850年道光郑绍谦、李熙龄纂修和1900年光绪陈宗海纂修的两种。
道光《普洱府志·卷之八·物产六·茶》,先看记载:
(书页截图拼图)
【原文之一】茶,产普洱府边外六大茶山。其树似紫薇〔1〕无皮,曲拳而高〔2〕,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勺如栟榈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叶稀,多瘤〔3〕如云物〔4〕状。大者制为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5〕,可为杖。
(似抓痒树的古茶树树干)
【注释】〔1〕紫薇:别名痒痒树、紫金花、无皮树等,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
〔2〕曲拳而高:“曲拳”弯腰抱拳,暗示茶树长的老态形状,句意为茶树高到人弯腰抱拳时那般高。
〔3〕瘤: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此指茶树干上的花纹斑块。
〔4〕云物:云气、云彩。有的引文为“云雾”,似不忠实于原文。
〔5〕栲栳:思茅师专的《清代普洱府选注》(邓启华主编)此条注释“栲(kǎo)栳(lǎo):用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又叫笆斗”。值得商榷:理由,笆斗指直径40cm左右的半球型,底部平,比口稍小。“细者”与前“大者”对比,若直径40厘米就不细,更不可能做手杖了。应该是另一种理解,西北的一种小食物也叫做栲栳,别称为"莜面窝窝"。编纂《普洱府志》的李熙龄知府在陕西榆林任过知府。所以这里解释为“西北栲栳面圈”。
(此栲栳非彼栲栳)
【译文】茶叶,生产于普洱府边远地方的六座大茶山。茶树的外观像痒痒树一样无厚皮,树高到人行礼时弯腰那般高,叶子又尖又长,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圆勺状像棕榈的子,蒂像丁香蒂,根像胡桃根。本地人用茶种子种植,几年后新植株长成了茶树,树叶非常茂盛而繁密。老茶树却叶子稀少,树干长的花纹斑块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粗的老树干制作成瓶子,非常古朴雅致;细的老茶树干长得像西北栲栳面圈,可以做成手杖。
【串解】本段借用陆羽《茶经》的语句,对普洱茶外形、种植作了描述。介绍了用种子种植的实生苗方法,突出了普洱茶特殊性“老树”的特征。
【原文之二】茶味优劣别之以山。首数蛮砖、次倚邦、次易武、次莽芝(其地有茶王树,大数围,土人岁以牲醴〔6〕祭之)、次漫撒、次攸乐,最下则平川产者名“坝子茶”,此六大茶山之所产也。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7〕,以产红土带砂石之阪〔8〕者多清芬耳。
【注释】〔6〕牲醴:音shēng lǐ,祭祀用的牲口和美酒。
〔7〕宜总:宜,合适,适宜;总,总括,汇集。适宜条件的汇集。有的断句把“总”归下一句“总以产红土带砂石之阪者多清芬耳”,觉不妥。
〔8〕阪:音bǎn,是指崎岖硗薄的地方,山坡。
(最早记载的古六大茶山有漫撒无易武,图片来源网络)
【译文】茶叶滋味的好差因山而不同。最好的是蛮砖、第二是倚邦、第三是易武、第四是莽芝(莽芝有一棵茶王树,粗到几个才能合抱起来,本地人每年用牲口和美酒祭祀它)、第五是漫撒、第六是攸乐,最差的是地势平坦的地方生产的名叫“坝子茶”,这是六座大茶山生产的茶叶。剩下的产茶小山头很多,有以蛮松生产的茶叶为最好,大概是茶叶表现出来的性味及其特性适宜条件都汇集了,在红色土壤并且是砂石的山坡地生产的茶叶大多清甜芳香啊。
【串解】本段讲述了当时古六大茶山名称,茶叶滋味与生长环境的关系。本地民族世代相传的“古六大茶山”,是六大片先天成片的与杂木混杂的原生茶树林所在地,而且六片茶山是相邻相连的。茶果自落自生世代繁殖,茶族曾子曾孙无穷团聚。但道光《普洱府志》的编者错误地把易武与漫撒并列,先有天然的漫撒,后有人力发展的易武,后来易武范围大到包括了漫撒,成了现在知道易武而不识漫撒了;同时没把“革登”列入,似乎也不严谨。
【原文之三】茶之嫩老则又别之以时。二月采者为芽茶,即白毛尖;三四月采者为小满茶;六七月采者为谷花茶。
【译文】茶叶的嫩老又区别在采摘时间上。农历二月份采摘的叫做芽茶,就是白毛尖;农历三四月采摘的是小满茶;农历六七月采采摘的是谷花茶。
【串解】本段讲述采茶的时间及茶品名,今天延续的叫法是春茶、夏茶(雨水茶)、秋茶。
【原文之四】熬膏外,则蒸而为饼,有方有圆。圆者为筒子茶、为大团茶,小至四两者为五子圆。拣茶时,其叶黄者名金蝶〔9〕;卷者名疙瘩茶。
【注释】〔9〕金蝶:金,黄色;,康熙字典,音罨〔yǎn〕,虫名;蝶,翅膀像薄片的虫子。“蝶”应是蝴蝶的一种。有的引文方便地把“”变成“崦”,有音但句意反而不通了。金蝶,古代描述性组合,像蝴蝶翅膀样的黄色薄片,今天俗称黄片。又有写做“金月天”(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厅采访》)、“金玉天”(另版阮福《普洱茶记》)的。
(下关茶厂2004年125克铁饼)
【译文】粗老的叶子熬成茶膏外,其余的就蒸软后压成茶饼,茶饼有方块有圆饼。圆饼茶装七子一筒、是大的圆茶,小圆茶小到四两重(清代一两相当于现在37.3克,四两相当于149.2克)装五子一筒。分拣茶叶时,那叶片薄而黄色的名叫金蝶;卷成团不能散开的名叫疙瘩茶。
【串解】本段记述普洱茶成品种类。茶膏、饼、砖,以及黄片、疙瘩茶等。
【原文之五】每岁除采办贡茶外,商贾货之远方。(按:思茅厅每岁承办贡茶,例〔10〕于藩库铜息项下,支银一千两转发采办,并置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承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
【注释】〔10〕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
(普洱贡茶,图片来源网络)
【译文】每年除了采购办理贡茶以外,茶商们运到远方贩卖。(本志编者的话:思茅厅每年承办的贡茶,按规定在布政司库铜息项目下,支取每年白银一千两再向下分发采购办理,合在一起购置筹办买茶叶、买锡瓶、买绸缎匣子、买木箱等费用。每年准备的贡茶有五老斤重团茶(2984.1克,清代的1斤是16两,相当于现在的596.82克)、三老斤重团茶(1790.46克)、一老斤重团茶(596.82克)、四老两重团茶(149.2克)、一老两五钱重团茶(55.95克)5种,又有用锡罐装的芽茶、蕊茶2种,再加上用绸缎匣子装的茶膏,总共8个品质种类。)
【串解】本段介绍“贡茶”的采办及8个品种及包装。
【原文之六】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阮福以普洱古属银生府。(按:银生,今楚雄府。唐蒙氏立银生节度,威远归其管辖。因威远属银生,界近车里〔11〕,而谓普洱亦属银生,则非也。案〔12〕六茶山《通志》〔13〕云“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而阮福《普洱茶》〔14〕考及《思茅采访》〔15〕则云“倚邦、架布、熠崆、蛮耑、革登、易武”,与《通志》互异。)
【注】〔11〕车里:《吕氏春秋》载:“伊尹四方献,令曰:产里以象齿、短狗献,后周公作指南车导之归,故名车里。”《清史稿》载:“普洱府属车里,古商产里。”车里宣慰司,即古产里,为倭泥、貂党诸蛮杂居之地,古不通中国。辖境大部分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2〕案:考察、核实。
〔13〕《通志》:《云南通志》省略。
〔14〕《普洱茶》:《普洱茶记》省略。
〔15〕《思茅采访》:《思茅厅采访》省略。
(后期的古六大茶山,图片来源网络)
【译文】樊绰《蛮书》又称《云南志》记载:茶叶,出产于唐初南诏国银生节度府管辖界内的茶山,分散收获(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采摘和制作的方法(还不知道茶的炒制之法,最简单的日光生晒而成)。南诏国诸族用花椒、生姜、肉桂等热暖佐料混合在一起煮了喝。阮福认为普洱府古代属于银生节度使。(本志编者的话:银生,今天的楚雄府。唐代南诏国设立银生节度使,景谷县威远镇归它管辖。因为景谷县威远镇属银生节度使,边界与车里(勐泐国或其前身)相邻,就认为普洱也归属银生节度使管辖,这是错误的(要说的意思是:后来的茶市普洱及“古六大茶山”当时属于车里管辖,不属于银生节度使管辖)。核实六大茶山的记载《云南通志》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但是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考证到《思茅厅采访》中记载又是“倚邦、架布、熠崆、蛮耑、革登、易武”,与《云南通志》上记载的茶山有所不同。)
【串解】本段介绍普洱茶的已有记载及编者评判。强调“车里”(古六大茶山)才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列出了古六大茶山的3种记载。
此文虽属《普洱府志》中记述,但信息量很大,包罗了以前的记载,特别还加入编者的评述。是今天学习普洱茶的重要古籍资料。因是官家组织编纂的,真实性比野史可靠。当然,读古书也应有自己的判断,如文中同一茶山的不同写法蛮砖(蛮耑)、莽枝(莽芝)、漫撒(慢撒)等,没有实地验证及尊重历史的“漫撒”、“易武”并列。
带着茶友读完了此文,不知茶友对诘诎聱牙的普洱茶文言文记载,看懂、明白了吗?
(有几张图片取自网络,敬表谢意!)
(再次重申:文章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转载请保留作者,注明出处,不准删减,包括插图,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及构思。盗与道别等同,占为己有能心安理得?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授权《老徐谈茶》平台发布)
作者:回归田园
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