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贵州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一场节目中说到∶他们说年轻人不喝茅台酒,我觉得是还没有到时候,二十啷当岁他还在玩,那个是小孩还不懂事,不晓得选好酒喝呢。在建叔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喝茶,也是因为还没到年纪,没喝过好茶,也不太懂得喝茶的好处。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当中最具特色的品类之一,其价值已经从饮用价值、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步过渡到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和茅台酒有很多可比性。普洱茶与大豆、玉米等等农产品期货投资不同,是一种非大宗商品、非标准化产品、非虚拟交割的新投资品种,而且交割期限不明确、交易场所非公开的投资标的,本质更偏重于文化价值产生的资产认同。那普洱茶的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建叔以为,这个文化价值即“越陈越香”,核心轴线体现在时间上面。
尽管科学家也在试图通过实验手段尽量证明“越陈越香”这个结论,支持反对各方也有争鸣,但必然动摇不了社会公众对“越陈越香”根深蒂固的习惯认知。就像白茶的“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这句话一样,也有人指责说这句话非常不严谨,甚至是传说,但的确就是这句话基本支撑起了福鼎白茶每年约2万余吨的产出。有本叫《弱传播》的书对这个现象剖析的很彻底,建叔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读读。
话归正题,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意味着在一定的转化时间内,普洱茶会韵化出良好的品质。依据这个结论,普洱茶才有了增值空间和套利的可能。所以,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这句话基本是成立的。其中凸显的一个指标即茶的转化空间。这也解释了熟茶之所以被投资市场边缘化的原因。
渥堆发酵以后,熟茶的内含物就差了生茶一大截,水浸出物率也远低于生茶,基本稳定在38%以下,而生茶高的可以达到50%。况且熟茶的内含物大体上已经转化完毕,简而言之熟茶是转化空间被透支的普洱茶。这与熟茶创始的初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熟茶本就是为了适应即时品饮,降低青饼的刺激和收敛性的产物,它的后期变化远小于生茶,滋味的丰富和层次更是被生茶甩几条街,在投资市场上的表现即盈利空间也压缩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界不认同“炒青”压饼后期可以很好转化?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对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这句话深信不疑?
这也解释了:安化黑茶产区近年来为什么会涌现出很多做的越来越“青”的茶砖?
这也有个发问:陈年岩茶,陈年单丛在这方面要做什么应对?你的转化空间怎么体现?
这么说来,难道品质不重要吗?恰恰相反,对于投资者来说,转化空间其实是在强调未来的品质更加重要!
在岁月的消磨和陈化双重影响之下(消磨=数量减少;陈化=口感增加),“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这似乎是不变的道理,只不过随著时间的推移难免也展现出多样性的不可测变化。(文:建叔;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