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班门弄斧解释下几个关键词---毕竟一旦遇到装逼的机会,我是不会轻易放过的。放到普洱茶行业,这几个关键词就是价格,价值和品质。
普洱茶的价格,这个无需赘言,对茶友来说,相当直观,那就是买到某款茶的货币数量,并且无论有没有被坑,所付出的货币就是自己的交易价格。由此可见,价格居然存在差异化甚至偶然性。同一款茶,同样的原料,不同的茶商可能定价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茶商,同一款茶,在不同的时间点,价格也可能存在波动,还可能会因为购买者不同,交易价格也有所波动。如此便知道为啥有9.9元的老班章,也有好几万的老班章,也能理解为啥都是做同箐河,有定价4000的,也有定价20000的。
写到这里,心中隐约感觉悲哀:在许多成熟的行业,价格顶多就是在价值左右波动,但普洱茶行业中,至今也还有不少价格远远超过价值的现象存在。
普洱茶的价值,情不自禁让人想起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品饮价值,礼品价值等等,但此文中,普洱茶的价值理应为客观层面的品饮价值为主。于是便基本可以等同于普洱茶的品质。众所周知,商品的品质是决定商品销售价格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的品质对应了不同的价格。
几天前,我还在和身边人表达一个观点:普洱茶行业中,整体来说,品质往往不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仅仅把范围限定在名山古树类的小众茶,品质必然起着决定性的竞争力。但扩展到所有的口粮,礼品茶系列,鉴于市场主流需求的特性,中低品质,超低价格才是王道。
普洱茶的品质,许多商品,甚至肉眼便能看出品质的差异,奈何普洱茶的属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准确判断出其品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最起码现在普洱茶行业的现状,不难得出绝大部分是无法对普洱茶的品质做出精准判断。这是让人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绝大多数人,也就是对于品质做个大跨度的判断,一旦真实品质趋于接近的时候,基本都是懵逼状态。关键问题还有,普洱茶品质方面细微的差别,往往在价格上有着不小的差距。
普洱茶真正的发展,也就是最近二十年光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面,不敢说整个行业已经进入稳定甚至成熟期,但各山头价格,基本已经代表了其山头茶的客观品质。如果把普洱茶当做一款商品,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即便在发展初期的年份,存在过其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情况,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各山头茶的价格现在已经无限趋近于客观品质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也许大家会说,连你个二狗都能把这些价格,价值,品质相关的关键词,说得七七八八,那又如何呼应这篇文章的标题呢?接下去,我必然持续性装逼,尝试着去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普洱茶的价值和品质的判断,是一件困难的事。
首先,我们反复要确定的一个客观事实:各名山头茶的知誉度,价格,真实反应了各山头茶的真实品质。
在此前提下,对于一款茶的品质判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真假”方面的判断,也就是与真实的这个山头茶的茶做锲合度的分析。说到这里,我不禁感觉甚是头疼。环顾四周,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是这样的:以次充好成主流,货真价实成了泥石流。
正是因为真正喝到名山古树茶的人不多,正是因为真正对于普洱茶的品质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的人不多,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对品质做一个大致的区分。于是要精准判断出一款包装上写着某山头的茶之真材实料就显得尤其困难。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摒弃了对于真的追求,进而转向“好喝”或者“不好喝”。这个时候,除了极少数的人,能对品质细微差距进行区分外,大多数人无非是根据个人感受去做判断。毫无疑问,结果便是助长了以次充好的茶商的自信心来源。弯弓好喝么?当然很多人都会觉得好喝,那么当做冷水河高杆出售,必然也有很多人觉得这茶还是好喝,甚至必然还有人,面对真材实料的冷水河与弯弓,原本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更加偏向于弯弓。
这就是普洱茶行业中,中高端小众茶茶商,茶友的痛点。
几年前,我便听一些茶商说过一句话:外面的茶友,真正能喝到山头价超过一千的茶,已经算是极好的运气了。
这是一句饱含信息量的话。也是让我一度身心疲惫的话,也很可能是许多茶友心中隐约的痛。因为也许喝到的用坝卡囡古树头春做的老班章古树头春,一度就是一些茶友喝到过的最好喝的茶,如此必然坚定认为这就是老班章,除非后来真正喝到了真正的老班章。
呜呼,好在很多人一直在努力,好在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茶友们在不断进步。好在我还在坚持真,标准,高性价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