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画来自清代画家李鱓[shàn],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没关系,后面就会讲到。那为何选这幅画讲,首先是画得“巧”,然后是他在画中的题字很“妙”,道出了喝茶的最高境界。
李鱓何许人也?
李鱓(1686一约1762)。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苦李等,扬州兴化县人,工诗书,善画山水、花鸟,早期作品比较工致,书法也属董其昌一路。曾供奉内廷数载,作品《四季花卉卷》,被载入清宫藏品著录《石渠宝笈》,并得到朝廷中大画家蒋廷锡、高其佩的指点。但在康熙末年,李鱓遭人猜忌,被排挤离开宫廷。至乾隆三年(1738),被选任山东临淄知县,后因忤大吏罢归。晚年至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吸取林良、徐渭等人画风,每以破笔泼墨作画,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李鱓 画像
《壶梅图》“巧”在哪?
这幅《壶梅图》比较简洁,就画了破芭蕉扇一把、梅花一枝、紫砂壶一把。但简洁却不简单,一把破蒲扇,来表明茶炉已烧水,一把紫砂壶能压住梅花,表面壶中不是空的,有茶水。这样不直接描画烹茶过程的构思,你能说不巧吗,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怪不得有人把这幅画叫《烹茶图》了。
清·李鱓《壶梅图》
《壶梅图》“妙”在哪?
画上题字∶"峒山秋片,茶烹惠泉,贮砂壶中,色香乃胜。光福梅花开时,折得一枝,归吃两壶。尤觉眼、耳、口、舌,俱游清虚世界,非烟火人可梦见也。花溪有此稿,李解少变其意。"
峒山秋片,好茶;惠山泉水,好水。好茶好水相烹,还得贮之于好器——紫砂壶中,才能色、香、味俱全。这样还不够,还得有一个最佳时令才来喝此好茶。什么最佳时令呢? 即至光福山赏梅并折得一枝归来,心旷神怡,然后连喝两壶佳茗,觉眼、耳、口、鼻、舌,无不舒畅,犹似茶仙卢全所谓:“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种飘飘欲仙的感受,是尘俗之人难得享受,难以梦见的,你能说不妙吗?
李鱓自称此图是根据“花溪”的画本而"少(稍)变其意。”“花溪"当指明末清初的长洲(苏州)人周荃,字静香,号花溪老人,工书画,善山水、佛像,花鸟虫鱼,各得大意。周荃传世作品较少,也不知他的《烹茶图》原本如何。但李鱓的这篇题字,简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茶论,认为喝茶不仅要好茶、好水、好器,还要有个好时。
看来清代画家对喝茶的追求已经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除了地利、人和,还得看天时,只有达到全部统一,才能有飘飘欲仙之感。这哪里是喝茶,这简直就是修仙,你怎么认为?
你知道明清茶画还有哪些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紫砂壶除了喝茶还能干嘛?请看古人神操作
为何自古隐士都爱喝茶?看这幅画就知道了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