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作者:茶道湖南 更新时间:2022-08-14 06:53 阅读:714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北京最出名的就是老胡同儿和四合院了,这些地方虽然看上去质朴却隐藏着无数好店。


在北京,旧胡同改造是常见话题。东四十条的老胡同内,集新派茶馆/就餐于一体的曲廊院,由古建筑改建而成,在一众旧城胡同街区内,低调却又惹人瞩目。


院子原本是某企业会所,后因经营不善而荒废。在搁置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小院现在即将被改造为茶舍,以供人饮茶阅读为主,也可以接待部分散客就餐。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旧有建筑的屋檐下,“曲廊”犹如神秘分叉的小径,将散落的三个小院连成一体。


院内随着竹林依次分布为公共区、透明开放式、私密包间,每一处都显露着祥瑞,古道仙风。院落隐逸如常,只为在不着痕迹间,让来此处的人内心一静。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不喜北方气候的金镶玉也安家成林。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廊下,轻盈、透明、纯白;旧建筑,厚重、沧桑、灰暗。气质迥异,却能共融共生。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曲廊的玻璃幕墙好似气泡,身处茶室之中,灰砖,竹林,旧墙,空气,有神秘的穿越感。宛如古与今,新与旧,轻与重,石与水的对话,令人沉醉。


拐角处,让曾经的白色展柜谢幕,现已是最具包容性的展墙。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品茶需要一个或清幽、或简约、或禅意的茶室,而这里恰好满足所有需求,闲时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来此享受一段茶香悠悠的好时光。


设计理念


1.修复旧的。


整理和分析现存旧建筑是设计的开始。北侧正房相对完整,从木结构和灰砖尺寸上判断,应该至少是清代遗存;东西厢房木结构已基本腐坏,用砖墙承重,应该是七八十年代后期改建的;南房木结构是老的,屋顶结构是用旧建筑拆下来的木头后期修缮的,墙面与瓦顶都由前任业主改造过。


根据房屋的年代和使用价值,设计采取选择性的修复方式:北房以保持历史原貌为主,仅对破损严重的地方做局部修补,替换残缺的砖块;南方局部翻新,拆除外墙和屋顶装饰,恢复到民居的基本样式;东西厢房翻建,拆除后按照传统建造工艺恢复成木结构坡屋顶建筑;拆除所有临建房,还原院与房的肌理关系。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2.植入新的。


旧有的建筑格局难以满足当代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新的建筑必须能够完全封闭以抵御外部的寒冷。为此,设计师把建筑中的流线视觉化,转化为“廊”的形式,在旧有建筑的屋檐下加入一个扁平的“曲廊”将分散的建筑合为一体,创造新旧交替、内外穿越的环境感受。


在传统建筑中,廊是一种半内半外的空间形式,它的曲折多变、高低错落,大大增加了游园的乐趣。犹如树枝分岔的曲廊从室外伸展到旧建筑内部,模糊了院与房的边界,改变院子呆板狭窄的印象。轻盈、透明、纯白的廊空间与厚重、沧桑、灰暗的旧建筑形成气质上的反差,新的更新、老的更老,拉开时间上的层叠,新与旧相互产生对话。


曲廊在原有院子中划分了三个错落的弧形小院,使每一个茶室有独立的室外景致,在公共和私密之间产生过渡。曲廊的玻璃幕墙好似一个悬浮地面之上的弧形屏幕,将竹林景观和旧建筑形式投射到茶室之中,新与旧的影像相互叠加。曲廊同时具有旧建筑的结构作用,廊的钢结构梁柱替换了局部旧建筑中腐朽的木材,使新与旧“长”在了一起。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旧城既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又包含着复杂的现实生活。历史建筑只有在不断地被使用中才能保持活力,而使用方式又反过来又不断改变建筑。当代旧城民居改造需要在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灵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演化出丰富的现实环境。因此新生活和新业态恰好是一种催化剂,让改造梳理历史的层级,激发使用的乐趣。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胡同老宅变茶舍,让新旧一同生长。


责任编辑 / 邓放


图文/ 灵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