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份茶的选择,比价固然重要,但越比较越容易陷于茫然,因为这个领域并不存在可靠的尺度。
普洱茶行业向来价格混乱,年份茶尤甚。
先看看电商平台。以2010年陈升号老班章200克砖茶为例,官方旗舰店叫价15769元/砖,第三方经销商最低叫价8200元/砖,最高叫价16000元/砖,价格差距将近一倍。
再以大益7542生茶为例,单饼2010批次(亚运版)网上报价跨度从230元至458元不等,价格差距也将近一倍。
至于线下渠道经销的各种年份茶,价格更加不透明。老板们习惯于“看人下菜碟”,网上能查到的茶品尚可参考报价,无名茶品的报价就全凭老板一张嘴了。
年份茶市场普遍存在着如此之大的价格差,令众多消费者在选购年份茶时左右为难——选择低价的,担心买到不靠谱的茶;选择高价的,又怕吃哑巴亏。知名品牌的茶品尚且如此,那些杂牌、小众品牌的年份茶报价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年份茶价格乱象,从积极的层面来看,恰恰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活力所在。没有一个品牌或渠道商可以垄断价格,商家各自为政,报价完全从各自预期的利润高低来衡量。品牌商的官方报价,一般意味着最高价,这是为了保护经销商的利益。但最高价往往是品牌商的一厢情愿,能否在线上成交并不重要,只要能衬托出经销商的价格显得更“实惠”即可,目的还是为了出货。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一味地追逐最低价,并非明智之举。同样一款年份茶,可能因仓储环境不同,后转化品质判若云泥。品相不好的茶,或陈化出现各种问题的茶,自然卖不起高价,只能低价处理。同款未必同质,是个简单的道理。知名品牌的明星产品,甚至还会有大量的仿品存在,消费者贪便宜买到假货,可就是真的掉坑了。
“一分价一分货”的说法,在年份茶领域并不成立。同款年份茶,一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差,意味着处于不同梯度的经销商都有钱可赚,却未必意味着该款茶的品质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
年份茶后转化品质的不确定性,经销商货源来路的不透明性,消费者对年份茶认知的盲目性,共同造就了年份茶的“黑箱市场”。商家既要保持合理利润空间,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理性的消费者则更多考虑是否“买得值”,而非一味地要求便宜到底。买与卖的博弈始终存在,且愈演愈烈。
对于年份茶的选择,比价固然重要,但越比较越容易陷于茫然,因为这个领域并不存在可靠的尺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茶要远远贵过十年左右陈期的年份茶,不同品牌的年份茶存在极大的价格跨度,同一品牌的不同经销商报价也会有相当的价差……还有真假难辨、品质难判等变量穿插其间,这些因素令年份茶的正常流通变得异常困难。
只有竞争充分的市场,商品的价格才会最大限度贴近价值。年份茶市场更需要的是充分竞争,而非品牌厂商一手遮天式的操控行情。年份茶价格也不应由他们说了算,而应该是消费者说了算。你尽可以标出天价,买家会用脚投票。
有价值的年份茶,应该来自于有价值的渠道。摈弃年份茶“黑箱市场”,行业呼唤更加充分有序的竞争!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