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一个中国人与西方人认知的问题,普洱茶与“茶为万病之药”的关系,是的,以中国人的认知来看,普洱茶是茶的一种,也就是说,如果茶为万病之药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普洱茶也应该是万病之药,根本就不需要认证。但是在西方人的认知里,普洱茶与茶不一样,茶是一个大类,包括了六大茶等等,所以普洱茶与“茶为万病之药”不是一回事,最相关的问题可以拿人与猩猩的基因来描述,人的基因与猩猩的基因相似度是98%以上,是的,这说明了古人的思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以普洱茶可能不是“万病之药”,因为古人说茶为万病之药,说的不是普洱茶,陆羽说的茶也不是普洱茶等等,因此,普洱茶很有可能不是茶为万病之药。废话也就不多,切入正题。
先请出为“茶”统一命名的鼻祖陆羽,他老人家写《茶经》不说全世界吧,就说中国,日本两国,大部分对茶了解过的人基本有听说,而荣西禅师把茶说成了万病之药,说成末代灵药,那么茶经与万病之药已经产生了联系。那么在这里,荣西禅师的茶与中国的茶有联系么?如果按照茶叶会变异的说法,那么茶很难认为是万病之药了,因为日本人说的茶与中国的茶不是一回事。的确不是一回事。我们暂且先把荣西禅师说的茶搁在一边,再来说说茶经。
茶经七之事中,开头就直接说了很多关于茶的效果,请问,这些茶都是绿茶么?一般读过茶经的我们会总结,陆羽对茶不设限,符合外形与效果的是茶,《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三百里有白茶山”等记载说明了茶的种类,外形等等。而在“七之事”中,从介绍文献资料开始记载效果,以效果结尾,中间穿插了种类与礼器,而且这些都是不同时代的,这些说明了什么?1,陆羽为人从历史文献里理解,对于茶事,他是很务实求证的,因此他本人写的东西经过自己的论证。2,茶叶记录了很多种类。3,它们在不同时期有相同和不同的作用。
以上这些是什么概念?茶分为好的茶,差的茶,从阴阳分出了民以食为天,衬托了现世的人——生万物。更说明了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好茶为万病药,差的呢?可能喝了对健康没啥作用,或者慢性中毒,程度大的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茶经的内容全记载了,掌握这些基本也就能掌握茶的好坏效果,也就能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作为陆羽来说,将“茶”统一命名,或者说我们全人类都希望这个产物的命名是对我们有利的,甚至是万能的。即使对我们有害,但它们的命名也是告诫我们,要提防或者谨慎对待。
作为茶,陆羽用了茶美好的一面,所以统一用了“茶”,它从怎样开始选取对的茶,好茶原料是怎样的,到成品都是要注意的,也就是说,茶经描述了茶治病养生美好的效果,符合了茶美好积极向上的形态与效果,这是茶。而符合茶外形,效果不对的,又或者有效果,外形不符合的植物,其实也是比比皆是,这些不采摘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陆羽可以成为“茶神”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可以“陆羽鉴水”的原因,而那时候很多人无法分辨,只是停留在怎么会喝的层面。今天,我们茶客喝茶喜欢挑芽头,这其实就是陆羽找茶的缩影。但是,我们并不精通看干茶就可以分辨品质,以至于我们无法判断真正的效果,这与那时候茶客是类似的。
随着茶历史的发展,以及日本荣西禅师将茶的精华带到了日本,通过研习,荣西禅师把茶定义为了茶为万病之药,为末代灵药,那么荣西禅师说的茶,与陆羽说的茶是不是一回事呢?我们知道,自然生长的茶叶,会有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他们的变化,通过变异,基因会存在微小的差异,从陆羽到荣西禅师的经历中,我们发现茶的用处似乎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用于实用的,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荣西禅师说的茶与陆羽的不一样,又怎么解释呢?如果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推理,我们完全可以解释,认可普洱茶为万病之药,毕竟荣西禅师引用了《茶经》的内容证实了茶的效果,《茶经》又引用了其他的内容证实了效果,而这些效果——大同小异,经过荣西禅师以及后代人不断的验证,因此普洱茶为万病之药属实。但是《茶经》没有写普洱茶,为什么是普洱茶为万病之药呢?在这里可以参考下《陆羽与云南茶的关系,“茶圣”有没有喝过云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