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这是一片圣地灵土;这是世界唯一一座以茶的名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山;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经国内外专家鉴定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这里诞生了华夏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种茶始祖;这里被誉为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这里有一群人用心灵捍卫着这片圣地灵土永不落幕的辉煌。
茶园生长在海拔1100米-1570米之间,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8℃,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辖区内雨热同季,有利于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的形成,而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能较长时间保持新鲜,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01 温和从容、数月静好
景迈古茶山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环境,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茶茸),也可当茶来饮用,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压之功效。
(景迈山螃蟹脚)
(古茶树寄生野兰花)
景迈山常年云雾缭绕,到这里看茶园、古树,观古村落、古寺庙,赏日出日落、云海奇景,体验採茶、制茶的艰辛与乐趣。
(景迈日出·云海奇景)
这些让每一个进山的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超脱。
这种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景迈山古茶成为了中外客商和普洱茶人争相品饮、收藏的上上佳品。
02 世界唯一一座“申遗”茶山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试点已通过评审,确定为正式农业文化遗产);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迈山村落)
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区共涉及景迈、芒景和芒云3个行政村共15个寨子。景迈山古茶林保护规划确定的遗产区总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10个村寨(人口5527人,各类建筑1982栋)、3个片区古茶林,其面积约1231公顷,约119.7万棵古茶树,生态茶园面积约1607公顷;缓冲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涉及5个村寨,人口822人,各类建筑297栋,无古茶林,生态茶园(现代茶园)面积约2078公顷。
景迈山古茶林遗产要素主要包括:古茶林、传统村落、宗教建筑、遗迹遗存、纪念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景迈山坐拥“千年万亩古茶园”之誉
景迈山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茶林,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采摘面积1.64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于景迈大平掌—芒埂—勐本片区、糯岗、芒景—芒洪三个片区内。
其中遗产区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10个村落,3片古茶林(约100多万株);缓冲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涉及5个村寨。遗产区主要居住着布朗、傣2个世居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民族文化传统。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思茅地区西南部,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景观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茶叶始祖树”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中国茶文化起源、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见证。
自公元 180 年,布朗族分支由于长期受到北方民族侵略,被迫向南迁徙,在景迈山地区发现了原始的古茶树,遂在此定居下来,驯化古茶、栽培古茶至今,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景迈山属高山地区,取水困难,可利用耕地较少,景迈山人民在此极端的生存条件下将古茶种植与原始森林结合起来,形成天然林下种植古茶的传统种植方式并沿用至今,创造了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方式。
当地人民对古茶园实施的传统保护方式使得景迈山古茶园景观在千年的演进中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与活力,原始的茶园景观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丝毫的损害。这深刻的反映出当地人民对茶园景观的尊重和理解,世代传承着人与茶园和谐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典型的持续演进的文化景观。
古朴的村庄仿佛像镶嵌在森林中,有数百年历史的干栏式建筑,古朴中透视出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史诗。
景迈茶独特的幽兰香,让体验过的人魂牵梦萦。古茶树与古植物互相掩映生长,造就了这幽兰气息。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茶山,像景迈这般,既有着古老的生命,也散发着鲜活的气息,在这里,茶与人融为一体,守护着这个茶界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