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作者:天之红说茶 更新时间:2022-08-14 21:26 阅读:548

茶源于中国,最早是作为 “药用”,后来才发展为食用、饮用,得以广泛深入地融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是有关最早发现茶 “药用价值” 的记录。


最早将茶作为 “药物” 的记载则是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文中有 “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荈诧.......” 的记载,“荈诧” 就是茶,文中记录的皆属当今仍在使用的中药材,由此推测,茶在西汉已是一种常用 “中药材”。


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 就是说:“茶味苦涩,常饮能使人冷静深思、开拓思维。”


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最早明确记载茶叶功效。唐代苏敬等撰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茶被作为 “药方” 正式收录。在 “茗、苦荼” 条中标明其功效为: “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主下气,消宿食。”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最早将茶叶单独列条,书中有单味茶叶煮饮,治疗 “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厥头痛” 的记载。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对茶的养生效果推崇备至,广泛影响后世。


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宋代第一部官修的方剂学汇编《太平圣惠方》中首次出现 “药茶” 概念,该书专设 “药茶诸方” ,表明在宋代对茶叶的使用已从单方向复方,由单病种向多病种发展。


明代的《普济方》是一部集前代方剂的大型方书,其中 “药茶方” 约1500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明以前关于茶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介绍。概括为 “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


清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和体会。如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对茶的 “药效” 做了更细致的分类介绍。


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其实,古代也有人反对喝茶,也明确指出不正确饮茶会给人带来负面作用。


如唐代綦毋旻在《伐茶饮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浸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炎,岂非福近易知,害远难见”。


苏东坡的《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耳,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


李时珍更辩证指出:“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故与茶相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又现身说法:“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发汗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


从茶的用途变迁看如何饮茶


可以看出,古人对茶“药用”价值的认识是个渐进明晰的发展过程,这对后期普及茶的食用、饮用起到了指导推动作用,也启发引导后人开发出更多茶类,通过发酵来改变茶单一 “苦而寒” 的特性,满足了不同体质、不同时期饮茶的差异化需求。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