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浓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水波浩渺的澜沧江水,炊烟袅袅的傣家村寨,古老动人的民间传说……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更以无比斑斓的民族文化令人陶醉和惊羡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为各位茶虫介绍下来自云南普洱茶区的独特的“寨子文化”。
被国人忽视的西双版纳傣家寨子文化
寨子是典型的西双版纳老式建筑,西双版纳的建筑风格和老挝血脉相连,文化和风俗相似度很高。在版纳人和老挝人眼里,这种民居是破旧的,过时的。但在中国北方人眼里,这种老房子是珍贵稀少的。这种木板房似乎就是专门为夏季而建,通风性极好,一楼为供停车和家畜休闲的地方,二楼为当地居民的客厅和卧室。
现在老式的傣楼越来越少,因为傣族越来越富裕,很多已经被当地人拆迁成新楼,左边为新式傣楼,右边为正在建造的新房,以后各个寨子的房屋都以左边为模板来建造,在傣族人眼里,水泥房是财富的象征,木板房似乎是老年人和贫困的人才住的地方。
在西双版纳,每一个信佛的寨子都有一座这样的寺庙,里面会有一两个外地的和尚定居,和尚在特定的日期和节日为整个寨子的居民念经祈祷。听说这座寺庙里的和尚来自缅甸,是个比较年轻的小伙子。
傣家女人从小到老都很爱美,每逢过年过节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日常生活中穿着颜色鲜艳的傣族传统服饰。全寨子的人喜欢成群结队地参与同一项娱乐活动,比如打球,跳舞等。在西双版纳很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因为版纳的大部分地区为农村,修路的时候比较多,三轮车既方便又便宜。
斗鸡游戏在寨子里很流行,尤其是男性所爱。很多人家里都养着一些斗鸡,经常参与争斗的鸡的翅膀和背部会有明显的啄伤处,斗鸡比一般的肉鸡的脖子要细长很多,很容易辨别。
傣族人在庆祝搬新房或节日的时候会邀请自己全家的亲戚来自己寨子里聚会吃喝,当地的妇女经常用大铁锅炖鸡或炒菜,场面十分和谐热闹。傣族的家庭和民族凝聚力很强,往往一人号召,全寨动员。吃喝玩乐成为休闲时最大的爱好,比城市里面的人会享受多了!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茶也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由茶而形成的文化,也逐渐深入人心了。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特色的茶文化,同时这也是他们生根之本。文化的差异,民族的习俗,都会影响着茶之文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道。下面,昆仑带大家看看与茶密不可分的布朗族文化吧。
不进寨子难寻好茶!
居住在寨子里的布朗族人一生与茶密不可分。茶树是家庭财富的标志,茶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茶是布朗族社会生活和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同茶的亲密关系,生动地反映在布朗族村村种茶、家家采茶、户户制茶、人人喝茶、迎宾敬茶、送客给茶上。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人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
居住在勐海县巴达乡茶树王所在地的布朗族喜欢饮用“青竹茶”。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种简便实用又特殊的饮茶方法。一般在出远门,远离家中或野外劳作时采用此方法。其做法十分简便,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砍伐碗口粗的鲜竹筒为煮茶工具。竹筒注入山泉后放于火堆上烧烤,等水煮沸后放入茶叶,煮成茶汤后倒入短小的饮茶竹筒内喝饮。
青竹茶融茶香和青竹香为一炉,喝之香醇爽口、回味无穷。饮青竹茶,一般常在吃过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特点是用新鲜香竹作为煮茶和饮茶工具,煮茶的鲜竹简。长约30厘米.口径有的达碗口大小,饮茶的鲜竹筒,一般五六寸长.而底部很细很尖,插在地上,口径有酒盅大小。这种茶多在打猎或远离寨子劳动时使用。这种青竹茶、山泉水、鲜竹青香与茶香味融为一体,滋味十分浓烈。特别是参观茶树王时或吃了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非常爽口。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人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礼物。
从布朗族用茶的种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历史文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宗教信仰等风俗。布朗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种茶、制茶、饮茶习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