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期茶”在普洱茶消费市场逐渐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普洱茶仓储。
其实,普洱茶仓储在早期的时候只是指人们专门存储普洱茶的空间,后来经过长期储存和观察,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仓储环境下存储的普洱茶,其后期的转化会呈现出不同品饮风味的品质特点,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普洱茶的存储才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
既然不同地区、不同仓储环境,会导致陈化后的普洱茶呈现出不一样的品质,那应当如何区分这些“不同仓储”呢?
今天,栩圣就从不同地域仓储的特点出发,带您看懂各地域仓储的优势所在。
“香港仓”
上世纪50年代,香港主导普洱茶销售市场,而在当时,有不少香港茶商利用高温高湿环境发展出“人工做旧”技术,并将快速陈化后的普洱茶大量供应茶楼,这也就是“香港仓”技术的雏形。
“香港仓”的最大特点就是茶叶转化速率快,在品饮口感上,入口绵柔润滑,有厚度,且香气较为厚重。
“广东仓”
很多人认为广东的气候环境跟香港相类似,气候相对潮湿,空气湿度高,气温高,更有不少茶友一直认为“广东仓”是“湿仓”。
这里,栩圣要为“广东仓”喊冤抱不平了!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广东普洱茶出口量增大,仓库装不下存货,就有人打起了防空洞的主意,所以诞生了以防空洞为仓储的“肇庆仓”;后来,90年代台商大举进入内地,在东莞兴起了普洱茶品饮及收藏投资等方面的发展,催生了“东莞仓”的诞生。
然而“广东仓”并不同于“香港仓”,更不是所谓的“湿仓”,它的形成经过了数十年的市场检验,更被许多业务资深人士和爱茶之人认为是“干仓普洱茶”的代表,备受业内外人士的认可和喜爱。
以广东芳村茶叶市场为例,它作为全国最大、历史最长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首先提出了“干仓普洱”的概念,并打造了一系列的普洱茶传奇故事。
从“八八青”到“孔雀系列”、“白菜系列”等等,每一款都是价值不菲的经典作品。
不管是“肇庆仓”、“东莞仓”都是“广东仓”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广东仓”依旧因为存茶技术上佳、出仓产品品质优异,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喜爱与追捧,经“广东仓”存储的普洱茶香气丰富、滋味醇厚饱满。
“云南仓”
同是90年代期间,昆明茶商深度参与普洱茶贸易。当时流行年份茶,昆明茶商为了卖好茶,开始重视仓储建设。
由于昆明气候相对干燥、空气湿度低、温度变化不大,正处于一个相对适合普洱茶转化的温湿度区间,就累积成了较为系统的昆明仓储茶叶的经验。
这样的条件下,普洱茶的转化相对稳定、单一,转化速率较缓,茶品香气高扬,入口涩味强,回甘生津快。
而“云南仓”的起源也正是由“昆明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陆续出现了“凤庆茶仓”、“版纳茶仓”、“勐海仓”、“昆明仓”等。因为所处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虽同属“云南仓”,但各个地区储存的普洱茶也有着不同的品质风味。
“大马仓”
除了广东仓与云南仓,在千禧年之后,随着国外老茶回流,还兴起了“大马仓”。所谓“大马仓”,指的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仓储的普洱茶,也就是由于环境不同,茶叶品质自然有别于国内两大普洱茶仓。
“大马仓”与“广东仓”和“云南仓”相比,“广东仓”的茶更为湿润,中期茶就有明显的老木头香;“云南仓”转化稳定,中期茶可能还有所生涩,风格清新干爽,“大马仓”则介于两者之间。
“北方仓”
在2006—2007年左右,纯干仓概念开始在全国各地普及,也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品饮中老期普洱茶的热度。随后,于2008年左右,“北方仓”也开始逐渐在市场上出现。
因为北方的四季分明且整体较为干燥,湿度低,因此普洱茶转化速率相对较缓,存储的普洱茶稍带梅子酸,且苦退得快、涩感较强,生津强烈。
关于普洱茶仓储的对比性问题,好多人都喜欢用某个地域的普洱茶跟别的地域的普洱茶相比,客观来讲,其实这是没办法去比较的,因为在每个地域储存的普洱茶都有每个地域的特征。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代意义上的普洱茶仓储,已经不能简单地以传统地域仓储来进行区分,因为仓储标准会逐渐趋向一致。
现代专业级的存茶仓库为例,基本都能保证对环境温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等方面的把控,以确保达到专业可控的干仓存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