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茶叶发展展,老桑深感国人共同积淀的博大文化。
明朝开始,中国茶可以说走向一个新的起点。
朱元璋嫌弃传统团饼茶太费时,太费力了。
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便决定取消团饼茶的进贡,而改为散茶进贡。
其实,散茶制作工艺民间早已有之,也有此工艺。
长兴、宜兴贡院取消后,这两地开始制作散茶,这一变化绵延至今。
于是,点茶用建州建盏也渐渐开始走向没落,而散茶泡茶工具至此开始走向辉煌,其中代表就是景德镇的紫砂壶等。
团饼茶就是绿茶制作方法,最后凝结成饼,这种制茶工序就是“蒸青”。
蒸青就是把采摘回来的鲜茶叶放在柴火灶上由蒸汽上蒸。
这一步就是杀青。它能把各种香与味很好保留下来。
而“炒青”,有高温炒,有助于将沸点低的青草气等给挥发掉,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炒后能将茶叶各种物质进行转化和聚集。
茶的那口滋味便透露着久久的,绵长的文化。
从“蒸青”到“炒青”,打开了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的感觉空间。
我们至今对茶感觉才如此迷恋,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茶的原产地,气候、水汽,土壤,温度和湿度。
我们根据各种茶种的特殊性,开始寻找与之匹配的制茶工艺,以便能更加契合天然合一之境。
这一变化也让我们喝茶人与制茶人,建立互动关系。
这种关系,也让老桑我对寻茶荐茶萌生更多趣味性。
这一寻,寻着大自然用整个生命来捍卫一杯茶的柔和。
这一寻,寻着是制茶人那份永不放弃,追求茶韵千年之味。
这一寻,寻着是茶树在万物自然中,吸取灵气而含于质,茶人亲勤一世与茶叶素洁共同互动私语。
这一寻,寻着是一份品味的沉默,寻着是坦诚那份快乐,寻着是血脉停止前最大的那份满足。
我相信,老桑的念念不忘,您必有回响。
孤独的时候,我们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