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的是,所有参与炒作的茶品,在不久的将来都必然陷入炒家自己挖下的大坑,而难以自拔。
《笑林广记》有个段子:一酒家招牌上写:“酒每斤八厘,醋每斤一分。”两人入店沽酒,而酒甚酸。一人咂舌攒眉曰:“如何有此酸酒,莫不把醋错拿了来?”友人忙捏其腿曰:“呆子快莫做声,你看牌面上写着醋比酒更贵着哩!”
呆子买到劣酒,还以为沾了大便宜。但酒是酒,醋是醋,想沾便宜的终归还是被算计。酒家卖醋,原本就不正常,醋比酒贵就更不正常。醋在这里充当了烟雾弹的角色,唯一目的只为掩饰酸酒的低劣品质。
在普洱茶行业,有的品牌非常热衷于炒作。同样一堆原料做出的两款茶,参与炒作的可以叫价数十万元一件,未经炒作的常规产品则不过区区数千元一件。不识货的呆子买到了品质一般的常规产品,心里却记挂着高价茶的“好”,正好满足了沾便宜的心里需求。酸酒如醋,“牌面上写着醋比酒更贵”,让买家们忘记了自己原本是要来买好酒的。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市场上热衷于炒作的茶,其实都是卖不掉的茶。有谁见过炒立顿、炒滇红、炒绿茶的?普洱茶炒家间的搬运式流通不等于销售,博傻游戏并不创造GDP。消费与炒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阵营,无论拿酒当醋卖,还是拿醋当酒卖,都是非正当的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所有参与炒作的茶品,在不久的将来都必然陷入炒家自己挖下的大坑,而难以自拔。酸酒非醋,这样的“茶”除了只剩下虚无的叫价,没有任何开汤消耗掉的理由,只能当神一样供着,已经异化为一种可笑、可悲的东西。
普洱茶永远只分两种:一种是可以喝的,一种是没法喝的。正常人不会拿醋当酒喝,也不会拿酒当醋喝。有意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其心可诛。
但事实情况是,不少普洱茶厂商既希望拓展广泛的品饮消费市场,又舍不得炒作带来的短期暴利。一头卖酒,一头卖醋,出发点就有问题,怎么可能会把产品做好?结果是,炒的越高的茶越卖不掉,变成了小圈子的赌博筹码。原本要走消费市场的常规产品,也成了品质可疑的“酸酒”,最终连自己的品饮消费市场也要丧失殆尽。
仅从当前中期茶的市场表现来看,能真正卖掉、喝掉的,都是那些未经炒作的产品。这里面既有大厂货,也有品质相对可靠的小品牌。但凡有资本染指的品类,基本上都与品饮消费领域无缘。并非消费者不肯买账,而是炒家的恶炒将其变成了“非酒非醋”模样。这是一切炒作行为的必然结果,没有任何悬念可言。
看到当下一整个茶叶市场都陷于“找货”“放货”的癫狂,一件出厂仅两年的生茶毫无廉耻地站上50余万元/件的台阶,令人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徒生嗟叹。
炒作是炒作的通行证。什么才是真正可以用来喝的商品茶?炒家们“快莫做声”吧——你还真没资格教大家喝茶。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