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一些发烧友几件、甚至几十件地存茶。对于不喝茶的朋友就会莫名感叹,甚至杞人忧天地关心,存这么多茶喝得完吗?会不会被茶商忽悠了?喝不完不会过期吗?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他人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不懂行。今天我们就来扒拉一下茶叶发烧友为何要存茶。
首先我们要清楚,既然是称为茶叶发烧友的人,就一定是很懂茶的人,而且是从茶叶分类到各种工艺、口感都系统性地明白的人。不是简单的老茶客,老茶客很多,老茶客也不一定懂茶,就如同我们四川有很多老茶客,有一部分一辈子只喝一种茶,那就是花茶,你要敢跟他说还有比花茶更好的茶,他跟你急。但发烧友不一样,发烧友系统地知道各种茶的特性,虽然有自己的偏好,但对所有茶都能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就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许是诗人里面最懂茶的人,自称“别茶人”。我问过很多茶客,都不知道“别茶人”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随身带茶叶并能辨别茶叶好坏的人。白居易的这个定义,算是对发烧友最好的定义之一了。
发烧友存的茶一般都是能长期保值,并越存越香的品类。比如广西六堡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等,都具备可长期存放的功效。但是,要细分到存哪一款将来能升值或者越来越好喝,就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了。之前我们很多文章都从不同的维度谈过,在此不必赘述。我们今天只是从发烧友的角度探讨他们存茶的原因。
首先是自己存茶放心。每个地方或者每个品类对老茶的定义不同。比如普洱生茶,云南人觉得5年以上的茶叶就很好喝了,而广东人觉得10年以上喝起比较好吧;台湾人觉得没有50年哪能叫老茶?因此一饼老茶动不动就是十年以上的存放期,当您遇到,想购买时,需要判断一款老茶的转化如何?存放的环境是否干净?中途有没有出现问题?是否是新茶做旧?原料有没有拼配?是否有串味等等。这么多的问题,就算是发烧友也很难在一泡茶功夫断定,但如果是新茶,就只有两个问题:原料好不好?工艺有没有问题?以这样的标准,买到好茶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只有自己存才能喝的起。如果不考虑价格问题,直接买市面上知名的老茶,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比如88青、大白菜、各种号级茶等。我们拿大白菜举例,2004年的大白菜生茶,现在市场价50万左右一饼,最高卖到66万一饼了,因为是以老班章为主要原料,并且保存完好。老班章新茶贵不贵?也不便宜了,纯料老班章市场价也是1万左右一饼了,但存一点,还是有很多人可以的,但动不动就要买几饼大白菜来喝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发烧友都明白,贵的老茶不一定好,好的老茶一定贵,捡漏的几率几乎为零,除非茶商比茶客笨。市面上十年以上,能够一泡就喝出来是好茶的老普洱茶,基本已经涨了十倍以上了,十年十倍,不是因为普洱茶这么能涨,二是好茶太难找。
第三,是纪念意义。很多发烧友,因为有了茶叶的爱好,就会把生活的乐趣跟茶叶结合起来,并跟身边的亲友分享。比如爱茶的人更愿意在过年、过节时送茶叶给亲友。而且遇到家里的一些喜事,发烧友还会定制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茶叶存起来,等到多年后再来品这一款茶,纪念的意义非同一般。有的发烧友将存酒的文化拿过来,赋予新的意义。比如生孩子存一批古树茶,等孩子长大了,再慢慢给孩子,让孩子既有好茶喝,还能在茶叶的回甘中体悟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在存茶中玩味茶叶的变化。存一款茶,在不同的时间喝,是会有不同的口感的。发烧友不但可以在这种变化中体会玩茶的乐趣,而且通过不同茶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发烧友也一步一步地加深并掌握了茶叶的变化规律。由于自己存的茶叶,原料产地也相对清楚,也能对不同区域茶叶的变化有更深的认知。对存茶的口感和经济价值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好的茶客是可以给茶商提更多合理化的建议,并能帮助茶商做好茶,存好茶,把茶叶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的。
有条件的择一空间,没条件的选几个好缸。存一些有价值的茶叶,让自己老了有高价值的茶叶可以喝,喝不完可以送人,也可以留给后代。这就是大部分广州、香港和台湾老茶客的现状。会玩的老茶客还可以从存茶中获得一些利润,让自己的智慧变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非常有品味,而且有智慧,还能产生经济价值。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几千年,一直到清末,不但能自给自足,而且经济也是遥遥领先的原因。现代化社会虽然进步了,我们也成了地球村不可分割的一员,但我们的传统智慧也依然光芒四射,并逐步征服老外,可以说,我们的时代才刚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