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16 09:51 阅读:724

乐烧创始于桃山时代(1573-1600),分黑乐与赤乐两类。日本茶道界流传着一句俗语“一乐、二萩、三唐津”。可见乐烧茶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它柔和、温馨,古朴、典雅,令人爱不释手。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乐烧(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纪日本幕府时代即已出现,但仅限于传统茶道上的某一流派使用,特别是茶碗方面,因为创作空间得到充分的发挥,乐烧也普遍受到陶艺工作者的采用。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乐烧工艺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韩日两国陶艺家的理论,由日籍朝鲜陶器工匠阿米夜(怡屋)在永正年间(1504一1521)“乐烧”名称的来源据说是因为阿米夜与其日本妻子比丘尼·佐佐木所生的儿子初代长次郎曾经应邀在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的府邸“聚乐”邸内烧制茶陶,作品称之为“聚乐烧”,他的徒弟、千利休之孙常庆被丰臣秀吉赐“乐”宇金印,其后代所烧制的茶陶作品都盖了“乐”宇印戳,从此有了“乐烧”之名。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在茶道中,茶通常会呈上两次,第一次是浓茶。用象牙色的盖子把茶叶从茶叶罐中拨到茶碗中,加入热水之后搅拌至浓稠的液体状。几位客人会共同使用一个茶碗。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正式的乐烧作品出现于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一开始就专为茶道服务,产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绝大多数是茶碗,还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贮存备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当时中国传到日本的茶碗是素三彩的样式,造型端庄、色彩艳丽,千利体觉得这样的富贵风表现不了自己的茶境。于是,他大量结合使用了朝鲜半岛传来的庶民用来吃饭的饭碗一一高丽茶碗。高丽茶碗属于软陶,质地松,形状不规则,表面有麻点,色彩朴素,无花纹。利体在使用高丽茶碗之后还是觉得不满足所以乐茶碗的创成是以三彩陶技术为基础,结合了高丽茶碗简、淡的特色,在千利休创意的指导下,长次郎所完成的。


乐烧过程


准备:先将成形完毕的坯体素烧至800℃,其坯土必须掺入10~20%的熟料或匣钵粉,使能承受急剧升降温,而不至爆裂。)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上釉:以淋釉、浸釉、喷釉或涂彩等方式皆可,施于素烧过的坯体,然后放入窑里烧成。由于乐烧的特点都是刻意不将坯体烧至瓷化,以能进行熏烧而吸附碳素,因此其烧成温度都较低,所以大都施以含铅或硼的低温釉。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窑烧:一般都是自制的简便乐烧窑,它是以厚约3公分的耐火棉,用粗铁丝网固定住,卷成或折成窑壁,底座则是用耐火砖铺迭而成,中间架以瓦斯喷火嘴。将坯体装窑后,点小火烘烧,逐渐加大火势,直到坯体通红而表面的釉药也呈现光泽,这表示温度已经达到使釉药熔融的程度(可稍微掀开窑盖,靠目测得知)也就是说可以准备熄火出窑了。至于多少的温度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则视釉药调配所适合的温度,一般都在700~800 ℃左右。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出窑:事先准备一个铁桶,内置碎报纸、木屑或是个人所偏好的有机物,如干树叶等。出窑时最好由两人从两端将便窑提掀移开,此时即全部露出通红坯体,事不宜迟,尽速用火钳将坯体一个一个挟入铁桶内,顿时,桶内报纸木屑被点燃,喷出熊熊大火,煞是过瘾,像是浴火重生,令人期待着精采作品的诞生!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冷却与还原:火红的坯体挟入桶内,里头的物质被点燃,待火舌大肆的窜升时,盖上桶盖,此时由于空气被阻绝,火舌随即消失,而被浓浓的白烟所取代,而呈闷烧的还原状态。大约经过15~30分钟的闷烧,再挟出丢入水中,以防再氧化。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完成:出窑的作品在水中冷却到不烫手的程度,即可取出,用布将表面所粘附碳屑及游离的碳素刷除掉,再用水洗净,完成。从坯体排窑点火到出窑冷却可以拿在手上,所操作的时间 大约是二~三小时。


始于禅佛,融于禅佛


乐烧具有刻意不将坯体烧至瓷化,使其能够吸附炭的特点,因此乐烧的温度通常都在900~1100℃的低温范围内。正是乐烧低温的特点,使得乐烧作品多为装饰陈设艺术品,而不被作为生活器皿使用。


(本文来源于瓷语堂,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