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丨论“才子”、劁猪匠及其它

作者:老茶鬼 更新时间:2022-08-16 13:40 阅读:204

才子,历来是个好词儿。但凡略通点文墨,能诌几篇文章的,往往最喜以“才子”自居,尤其乐意旁人直呼其“才子”。才子有才,区区文墨可捧人入云端,杀人于无形,颇有些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意味。


但才子这个名号,并非谁想“沾光”就能沾得上的。传说中的“四大才子”、“八大才子”乃至“十大才子”,难免给人以凑数的感觉,排定了座次,也就占牢了位子。如此以来,没能排上名号的,自然算不得“才子”了,或者起码算不上入流的“才子”了。才子这一称谓,也被有心者合力垄断了。


称谓不过是个幌子。旧时走街串巷劁猪的手艺人,都要扯起个幌子,别人才明白他是干啥的,方有生意上门。“才子”这个幌子,同劁猪匠们用作标识的“红缨子”,其实没什么两样。


杂文丨论“才子”、劁猪匠及其它


比起“才子”们的高调张扬,劁猪匠却是内敛得多了。以前在乡下,经常可以见到劁猪匠骑着自行车进村。这类职业极易辨认,特征便是车把上直挑挑竖起的一根粗铁丝,顶端挑一缕“红缨子”,随着车子颠簸来回抖动,煞是醒目。劁猪匠边用力蹬车,边高一声低一声地吆喝“劁猪咯……”村里的土狗便紧追着兴奋地狂吠。土狗们对劁猪匠是既爱又怕的,怕的是劁猪匠手中明晃晃的刀子,爱的却是劁猪匠干活时随手丢弃的猪卵——热腾腾的一坨粉肉,这可是土狗们难得的美味了。


也别瞧不起劁猪匠这个下九流营生。清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开始要求“公卿庶士之家”过年都要张贴春联。有一年除夕,朱元璋微服出巡,果见家家户户大门红彤彤,好一派“盛世气象”。正得意间,忽见一户人家门上竟是空白,遂遣侍从上前询问。原来这是一户劁猪匠,主人不识字,更不懂写春联。朱太祖顿时兴起,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御笔为劁猪匠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十四字联。这一典故真伪已不可考,兴许是劁猪匠们杜撰出来,有意沾皇帝的光、抬高自己的职业身份也未可知。


劁猪匠营生尽管不登大雅之堂,在乡下却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那时候家家户户养猪,一窝猪崽,除了留下做繁殖用途的种猪、母猪外,其它的不分公母都要一律劁掉。乡下素有“猪不劁不长”的说法。劁猪匠一刀下去,斩断了“是非根”,猪们便再没有了别的念想。心如死灰,只剩下吃了睡,睡了吃,好早日养肥进屠场。


杂文丨论“才子”、劁猪匠及其它


与劁猪匠擅长的“斩断是非根”相反,“才子”们却是最耐烦搞“是非”的:既要坐定了“N大才子”的江湖交椅,与“忝居其列”的兄弟伙分享“才子”之名,一同将自认为碍眼的对手排挤到圈子外面;又要时不时刷新一下存在感,提醒吃瓜群众们别忘了“叫我才子”……然而有什么好狂的?骨子里都是“是非根”作祟。


弗洛伊德说过,人类行为的动机只有两个:一是性冲动,一是名位之欲望。


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纵才华横溢,然命运多舛,终落魄而死。曾文正公有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可谓至理。


“才子”的真正含义应是德才兼备之人。身处红尘之中,追求名位,只要手段正当,并无不妥。但若过于为声名所累,以至于做出损人利己之事,那就走向了反面。诸如贪图几斗米,不惜颠倒黑白,为奸商骗子站台张目,摇旗呐喊,这样的人配不上“才子”二字,应该归入文贼一列了,无异于跟着劁猪匠抢食猪卵的土狗。连《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的贾母都看得懂这种人:“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


肯定不成啊。


即使在某个领域混得小有名气,却如同“鸱得腐鼠”般担心被人抢了风头,这是另一种小器,更与“才子”人格毫不沾边了。


此类自诩的“才子”实为小聪明(小智)。汉代大才子(货真价实的)贾谊《鵩鸟赋》这样形容他们:“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当下何来“才子”?只闻蝇营狗苟耳!


文:老茶鬼(茶业独立评论员)2020.3.31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