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所说的好普洱茶怎样选购,是建立在我学茶之后有技术的领悟,那就是找专家,教授承诺新茶生茶不伤胃,并且要自己喝出来,如果再严格一些,是要把均匀的干茶芽头品质分出来,很多茶友认为办不到,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普洱茶?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情分,就随便买,没事别较真,坏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没意义,除非真的想明白,想明白可以找我,朋友之间友谊与真相是两码事。情面与健康也是两码事,看我们自己的选择。跟商人谈钱,跟朋友谈友谊,跟我谈啥?谈质量,谈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体验到,谈一分价格一分货,谈身体健康,谈食物健康,等等。
那么什么都不想谈,只想在市场选购怎么办呢?最简单的,找大品牌,大品牌肯定是拼配,别谈包装上面的山头字样了,为了保证口感,拼配是主流,还没见过实打实混采的,易武整片区的采摘这种倒是见过。
那么大品牌太差了,我们怎么找小茶商呢?2014年以前,我记得在某茶论坛,流行着这么一个方法,寻找店铺整洁干净,包装统一的,当时,很多人赞同这样的说法,对,说实话,商铺要是整洁,的确能让大家感觉清爽,但是真的能选到好茶么?事实证明,我们错了,这样的方法,我们还是遇到了“七年之痒”的局面。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价格不涨,质量下降的道理,因为情面,我们将就了。当我们发觉茶的质量下降的时候,我们已经不会喝茶了,原因是,每年质量下降,我们都没发现,当有一天发现了,可能我们是跳出了圈子,又或者偶尔对比了之前的茶,我们发现质量很差,要再重新要原来质量的时候,我们已经不会喝茶了,因为我们的口腔已经丧失原先的标准了,要回去很难。
那么我们怎么通过小茶商选到好的品质呢?今天分享一个我最初怎么学茶的方法,来帮助大家正确选购普洱茶或者说——六大茶类。我一开始学习普洱茶,找的是自己能承受的价格,然后是维持这个价格,接着,是去多方面,多品牌比对品质,有免费的,有买样的等等。在这段时期,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健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至今不知道还能不能补回来,但是,我不后悔,路是我自己选的,至少对于品控的路,我走了出来,因此,我比大家灵敏得多。为什么为健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呢?因为我乱比较,导致口感的混乱,以至于后来,我原来的标准也没了,到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居然比一开始的水平还要差。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回过来发现品质下降后,我们再也回不到最初的主要原因。
那么通过比对品质,最后能懂普洱茶么?能,只要坚持自己接受的价位,每年往上投,30年内,肯定能喝明白台地茶,还有古树台地茶。是的,我确保能喝出这样的一个阶段,至于能不能喝出天然的古树,这个就看机缘了。这种机会,就是喝茶,我们可以不去医院,或几乎不去,或去的医院比以前少了许多,当然,前提是通过体检,我们的指标慢慢正常,或者维持正常的标准。其实,我们选购茶叶,最喜欢的,还是得到商家明确的保障或者承诺。说到保证和承诺,我们不仅放心,用这样的茶可以随便比较。对无法承诺的,我们是没有头绪的,因为连基本功都不明白,我们没有办法谈品茶,说得不好听的话,我们只是买了一张纸,上面印了名字和一堆叶子。
对我来说,当初买茶时,是为了学茶,因为有点兴趣,茶是从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继承而来,肯定有它的精华,主要是,我喝茶,喝的是价值,不是名利。所以选茶的思想是要接受自己能承受的价格,而不是去找门面的好与坏,然后多对比,这个比对不是乱对比,而是锁定了这个品质后一级一级去对比。
但是最后,我错了,因为后来我发现,我的水平,比一开始还要差。于是,我去学了审评,初级,中级,高级,这对提升口感,注重整体以及精确度控制非常有好处,还有茶的一些保健知识,更可以让我把手上的传统茶一一对应,这是非常超值的,如果手上只是品牌茶,那么,学了审评对自己的作用并不大。原因是我们在乎的是价格与名气,还有外观,对于口腔灵敏性而言,等考过了也就过了,再过几个月,水平又会降到原来的水平,这原因是,品牌茶是拼配,他起到了一个“均贫”的作用。什么是“均贫”呢?因为这些名利茶,让我们喝茶体验,本身就带上了“臆想”。所以喝的时候,自己的意识强加到了心里,根本不会去认真感受一款茶。因此,选购普洱茶通用理念的总结:
一,接受自己能承受的价格做同价位对比。并且每年往上加大一点资金投入
二,最好去学个审评,不去学审评,学茶,选茶,别把名利当太阳,让自己有臆想。
三,如果真的碰到了好茶,太贵,自己又喜欢怎么办?少买一点。少买一点干嘛?多方比较,看看我们的标准是不是真的经得起健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