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探山寻茶都能带给我们惊喜。连日来,赣茶寻茶小分队穿越在江西的莽莽群山、原始森林里,寻野茶树、访老茶人,感受每一道秉承着自然精神的制茶工序,饮上那口众人渴求的纯净茶品。
何源镇地处抚州市金溪县东部,距县城32公里,距鹰潭36公里,至龙虎山不到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天门岭风景区就坐落于何源镇东南,也叫何源太山,最高峰海拔1364余米。这里属武夷山脉,东靠上清天师府和龙虎山,南接资溪大觉山,西连峡山千年银杏古树,原始森林里,山间巨石颇多,洞崖无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一条溪流从“天门岭”项峰激流而下,从怪石林立,神秘岩洞流出,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大奇景。
茶人 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
应茶人薛和平之邀,赣茶寻茶2020第三站来到了金溪县何源村寻觅野茶。抵达之时,恰逢雨后天晴,苍翠欲滴的山间,云雾缭绕不绝,本以为太阳将出现,反而阵阵细雨飘忽而至,山间的天气果然变幻无常。水气氤氲着万物生灵,植被繁茂无比,此灵秀之地,乘云气而生。
这是寻茶小组的队员们第一次来到这个颇具特色的村庄。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一砖一瓦一梳窗,一盆一罐一转角,何源的美需要你一点一滴的发掘。在薛和平的引领下,寻茶小分队一路开车往村庄深处探去,乡间小路旁绿树满路,天然碧荫,到处可见翠竹和蓝天交相辉映,牌坊和门坊的建筑,使空间格局产生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当踏入他的山间老屋,首先会经过草木深深的庭院,此情此景,仿佛除去了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寻茶队员们纷纷感叹,这里真不失为绝佳的隐居风水宝地。
当茶人每每谈到做茶初衷时,总是会有些许的动容。薛和平,早年间随父辈从浙江浦江县迁徙至江西抚州河源村,出生于大山里的原因,对花花草草有着莫名的感情,他还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对于茶,有着自己的认知。“我父辈就是做手工茶的,可以说自己从小是受着茶文化熏陶长大。天门岭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野茶树的生长,这里黑色的土壤似营养土一般,含火山岩风化物质和腐殖质,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都是茶树生长所需要的“精华素”,如此生长出来的野茶树,品质独特,十分耐泡。”坐在愈发坚韧又具强烈沧桑感的茶台前,心底不由得产生一种仪式感,薛和平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与茶结缘的往事。
天门岭野生茶专业合作社 薛和平
天门岭野生茶专业合作社 黄小华
此刻,黄小华已经将好茶摆上,烧水、烫杯、冲茶、分茶……悉数呵成,沸水注入杯中,一瞬间略含甜味的醇香就在杯中生发,弥漫飘漾到空气中,野茶叶片在泉水烧的水中慢慢舒展。还未上口,大伙已陶醉在这茶的色香形态中,当茶汤斟到我面前,轻泯一口,清润入喉,口齿留香。
“2012年11月,天门岭野生茶厂在几个朋友的筹建下成立了,当时我负责收茶青,把老百姓采来的茶叶(茶园茶、种植茶、野生茶)进行分门别类,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质量的优劣,为了制出好茶,厂里还特地请了武夷山的师傅来指导,但不知为何,做出的茶滋味有些苦涩,茶汤也呈酱油色,师傅说是因为茶青是野茶的缘故。”薛和平表示,因为这样,合作的伙伴一度想放弃,但有着一股子倔劲的自己,却不想轻言放弃。面对收来的几百斤鲜叶,他立刻又找来了从茶校毕业的老朋友来厂里,埋头钻研这个问题,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十几次的失败后,最后终于成功了!所制出的红茶汤色清澈黄亮,滋味鲜爽、甘甜,口感饱满,层次丰富,他们用行动证明了,野生茶不仅可以做出红茶,此茶更甚于茶园茶。那一天,他们两个人激动的睡不着,聊茶聊了一宿。
谈及创业之初的艰辛,薛和平感慨地表示,那时候条件太苦了,唯一有的就是韧劲,相信一切问题总能迎刃而解。似好茶一般,野生茶几乎都有虫咬或穿过叶子,这就好比创业中的各种难题,但当好茶泡出,这滋味就好比自己的满腔热情,无比醇厚、香甜。
寻茶 一山一味一好茶
连绵的群山、苍绿的森林、湛蓝的天空、包裹着这片生态茶园,不但造成了天门岭独特的地理风貌,也成就了这里野生茶优异的先天禀赋。此时此刻,千层叠翠中,头戴雨笠、怀抱茶篓的采茶工正在野茶树中,十指尖尖采茶忙。
薛和平为江西好茶代言
野生茶树不打农药,周围杂草丛生,茶树吸收周围野草、野花的芬芳,别有一番滋味。真正的老茶客,一定不会忘记在品饮结束后,观察一下叶底。众所周知,野生茶芽与普通茶芽有着很明显的外观区别:野生茶的芽头会更长,嫩叶更窄些,其长相不如普通茶的芽叶好看。对此,薛和平解释道,大山里树木参天,漫射光及温度差异巨大,加上在纯天然的环境中成长,没有人工管理,不施化肥与农药,纯靠落叶形成的腐殖土来给茶树以营养,但也间接导致茶树叶片长势不均。纵然如此,你还是可以感受到野生茶芽的肥厚,其叶脉十分明显,茶汤比同时期的生产的普通茶叶的汤色更浓,滋味醇厚,天门岭野生茶150ML盖碗泡过13泡,茶气足,这也是茶园茶无可比拟的,野生茶的香气,口感独一无二,它不添加化学和其他化学品,山场最本真的气息被保留下来,滋味和香气被投射出来的是小环境的风土。
野生茶芽
以茶为媒,还原万物之本相。薛和平表示,要保证我们茶品的品质,除了茶叶本身,制茶工艺也必须精益求精。炒茶、发酵,这些都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手艺。”走入制茶间,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此时夜已深,为了鲜叶的及时制作,薛和平顾不上与我们一起晚饭,一直呆在制茶间制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往,薛和平总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推广茶叶,今年,恰有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了他的队伍,立志于把天门岭野茶彻底推广出去。薛和平把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与产业创新发展相统一,根据客户需求挖掘地域性品味,如开发有机水稻认养田模式,此举不仅符合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健康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增加农户们的收益,开启“天门岭”特色食品产业。“未来,我还会把这座坐拥青山绿水的老屋重新翻新,做起民宿,让大家来天门岭旅游、观光,尽己所能推动当地茶业、稻田和旅游的结合,带动乡镇共同富裕。”薛和平有感而发。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薛和平深知茶的韵味,他明白,好的茶绝非仅因其味,更因采茶、制茶、侍茶的茶人所付出的体力和智力劳动,让茶显得悠然、朴素亦或内敛、醇香。当寻茶队员们从天门岭的美景回过神来,眼前的薛和平已然重新为大伙斟起了好茶,慢慢倒入杯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评价一款茶的好与坏,每一款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感知也不相同,我认为,能走入你内心的那款茶就是好茶,心有爱,茶就有魂。”薛和平表示。
队员们一边听着薛和平的讲述,一边望着窗外的美景,眼前的野生茶愈发地有滋有味。
文/江轶群
图/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