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期聊了寨子茶中冰岛和昔归兴起的一个大致的时间段,这一期继续聊一聊市场上常见的古树茶这个概念是何时开始大行其道的。
我们将时间倒退回到90年代,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古树茶的概念,真正的古树茶是没人要的,也不值钱。那时的茶厂收购散毛茶都是按级定价,芽头多、芽头看起来比较粗壮,颜色偏白,条型偏细、偏紧实的那种被视为高等级的茶,收购价格就高。芽头少且比较细,甚至基本没有,就是低等级的茶,收购价格自然就非常低。古树茶就恰好是这个特征,芽少且不粗壮,并且古树茶的采摘效率很低,因为大家毕竟要爬树。同样一个人一天采摘古树茶和采摘台地茶所得的收入完全不在一个量级,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去采摘古树茶。
在60~80年代间为了将古树茶的产茶效率提高、价值增高,茶农甚至会将古茶树从距离根部1米的地方砍断让茶树重新发枝,这样长起来的高度就会比较矮,大家就不用去再爬树了,可以提高采摘的效率, 又能将茶的级别提高。因为它新发枝发出来的芽比较粗,芽头占比也比较多,茶级就相应提高了,可增加不少收入。因此咱们现在去茶山都能看到许多矮化过的古茶树,可以看得出来距地面80公分到1米的地方明显地被砍过,那个地方是重新发出来的,是一丛的那种。
这种矮化过的古茶树产出来的茶和原生古茶树产出来的茶(也就是没有经过矮化的古茶树产出来的茶)韵味方面是有一些差别的,不过不算明显,毕竟它们的根系当年并没有被动过。移栽的古茶树与原生的古茶树的韵味差别就比较大了,这是因为移栽的古茶树根系被破坏了,已经不如原生的古茶树那样发达了,毕竟要把它挖断才能移栽。
这种按级论价的收购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不少茶厂收购散毛茶时依然是以这种按级论价的,只不过是将山头的因素加了一些进去,比如说易武、布朗山的肯定要比其它地方的相同等级的要贵。其实这样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古树茶确实是太少,根本满足不了厂家的需求。其次价格太高,就是茶农出来的价格就非常高,无法满足厂家、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成本和利润的一个平衡。
时间到2000年之后,有部分小厂家开始制作一些大树茶、乔木茶为名的像是古树茶的商品茶,而用古树茶为商品茶命名的依旧很少,这是在2003之后才开始出现的,2006年后在数量上开始稍多了一点点,真正成规模、成气候是在2009年之后,古树茶开始大规模的以一种高端茶出现在茶友们面前。因此古树茶出现的时间90年代及90年代之前肯定是没有的,如果有那肯定不对。2003~2006年间有极少部分会以古树茶、大树茶、乔木茶等名称出现,2006~2009年之间有很少量的以古树茶为商品名的茶出现在市场上。这里需要说一下,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一些小厂家出产的。2009年以后就有很多的茶以古树茶为商品名进入市场,并且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为止,如果你没有几饼古树茶,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你喝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