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普洱茶中期茶和老茶)

作者:普洱老茶品鉴录 更新时间:2022-08-17 13:20 阅读:581

一个事实是,越来越火的“中期茶”,已成为普洱茶市场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从“收藏市场”中来,又奔着“品饮市场”而去的它,像一个身着锦衣的纤夫,正努力把喝普洱茶这个运动,拉进到大众品饮阵营中去。


走到台前的中期茶,已经习惯了众人投来的目光。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有量就有市场,已具有一定市场话语权


当年,港台开始流行普洱茶,渐渐,珠三角地区的人们也开始接触品饮普洱茶,带动了普洱茶在内地的流行,尤其从2003年开始,内地掀起了普洱热,随后大量的游资也纷纷进入这个产业,在资本的疯狂追捧与炒作,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时间,价格疯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个别产品甚至增值上百倍,当然,普洱茶也因此红遍了大江南北。


在2003年到2009年间,生产了大量新茶,同时,一些有远见的东莞藏家、茶人、投资者,也判断未来普洱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及早布局普洱茶的收藏投资,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打造专业的普洱茶仓储技术。如今,这些被收藏下来的茶,变成陈期10到15余年的茶,这就是最早的中期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巨量的普洱茶交易并非是为了当时市场品饮的需求,而是为了存放后的转换以及迎合投资、收藏的需求,这种消费正是基于“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价值导向而产生的。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由于那些年份老茶的资源主要掌握在香港、台湾人手里,2003年以后,整个普洱茶的生产端更加开放,以广东与云南为代表的普洱茶新势力,就去追捧新茶,开启了新茶收藏市场热,争夺市场话语权。”来自芳村的茶商表示,2003年到2009年,是普洱茶仓储的大盘时代,通过这个时期的普洱热,巨量的普洱茶存放在东莞,而东莞也顺理成章被冠以“藏茶之都”的称号。


普洱茶毕竟具有越陈越香这一核心属性,这个在老茶与新茶之间出现的一个时间的空档,同样需要一个对应的市场。按照传统的说法,有量才有市场,如果没什么量,很难掀起什么大风大浪。中期茶产品存量可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这位茶商坦言,从商家的立场的来考虑,利用中期茶来推动自身的长线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无论是藏家,投资者、还是茶企,交易平台以及茶客,正在推动中期茶方面起到了各自的关键作用。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在快消上找感觉,同时瞄准中期茶


在供给侧改革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2014年后,普洱茶更加回归理性,走向品饮市场。


既然都说普洱市场需要回归理性,很多茶企也明白这个趋势,在渠道,产品操作上,都开始偏向终端的需求,在市场引导宣传上也是提倡把茶当做饮品,消耗掉。


于是,一些茶企也在尝试开展快消业务,让更多的消费者喝到自己的产品,做增量市场。但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被立顿、娃哈哈、统一、康师傅等在茶饮高度瓜分的红海市场,这些巨头动辄销售百亿级,在市场上又拥有巨大的品牌拉力与完善的分销体系与操作团队,这是绝大部分传统茶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而类似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则是另外一套市场打法,更加聚焦年轻人市场,他们在市场上轻松上阵,产业链布局不长,没有什么思想包袱,而且销量同样惊人。


客观的讲,很多传统茶企都在尝试快消业务,其中就包括大益、下关为代表的品牌茶企,不过目前来看,大部分茶企还处于“找感觉”的阶段,仍然以茶叶的传统市场销售为主,有些传统茶企,对于快消市场也只能浅尝辄止。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但2015年后,随着柑普茶这类同样具备快消品属性的茶产品的火爆,也让茶企茶商们恍然大悟,在快消上,何必跟它们硬碰硬呢。


既然拼不过销量,那就做利润吧。


更多的业内外人士将目光聚焦到了中期茶身上,普遍看好口感醇厚饱满、价值增长空间大的中期茶。


中期茶本身就是一个适合品饮的产品类型,保健养生的功效也更高。而且大部分产品还处于价值洼地,所以,中期茶产品无论是对于流通渠道,还是对于庞大的中产阶层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香馍馍”。


对立顿有过深入研究的某位业内人士跟兴茶君交流时表示:在他看来,茶企茶商还可以围绕中期茶塑造一些快消品元素,比如规格便携化,另外,在渠道上与其它同类的快消品同行,不仅要瞄准全国众多的茶馆、还可以尝试更多的快消品通路渠道,类似烟、酒,这里面想象的空间很大。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中期茶的综合品质与口感已进入适饮期


受港台茶文化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对“越陈越香”耳濡目染,追求普洱茶的品质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就像美酒佳酿与陈年老醋,藏养时间越长,品质越上乘。


中期茶对于一些老茶客来说,也许年份还不算很长,但对于庞大的中产阶层来说,却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和品质陈化基础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众所周知,每年云南普洱茶原料都呈现出一个较大的增长,尤其古树茶,名山名寨茶等产品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有关数据显示,今年茶叶比去年价格增长了10%至15%,并且都认为这还是属于正常的上涨范围。


这样来看,新茶的价格大部分是居高不下,超过每年中期茶涨幅,而中期茶的价格行情并不比新茶高多少。


高举性价比大旗的中期茶交易繁荣了,消费者才能方便地购买到价格实惠的茶品,已经具备品饮特征的中期茶,能带来更大的的普洱茶消费者基数,消费者对于普洱茶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中期茶逐步成为市场消费热点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理性的回归。近些年来普洱耳茶终端需求也呈多元化,新茶消费格局也在发生“由藏到饮”的变化,这也为中期茶受追捧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普洱茶中期茶进入新时代!


“存茶,养茶,这个10-15年的过程,本质就是心性的磨练”一位老茶友坦言,好的中期茶确实来之不易,需要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这种坚持需要时时刻刻防止受潮,保障茶仓安全,防止意外发生等等,不然,这十多年的等待,就白费了,这种坚持不懈,带来的回报,则是一泡厚重的普洱。这种在时间中修行,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正是中期茶的市场价值、品饮价值、品质陈化已趋于稳定等,才让它更具持久的生命力,而不是网红式的成功产品。相信,随着普洱茶被市场更广泛的接受,受众面的扩大,茶友消费水平的提高,中期茶的消费还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干货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中期茶,该你出力的时候到了


“中期茶”盛行的两大原因


中期茶为什么现在这么火,是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市场需要在老茶与新茶之间找个陈化的过渡期。2003以来,普洱茶界形成了老茶与新茶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前者属于不可复制的稀缺性资源,日益向极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市场挺进,而且水太深,真伪难辨,被忽悠的系数高,即便兜里有几个银子的许多也不愿意当冤大头。于是没有老茶资源的茶商转而去追求新茶,厂家也以推新茶为荣,鼓励商家卖新茶,吸引投资客收藏新茶,于是新茶交易成为了行业最主流的交易模式,其规模远比老茶市场为大。但普洱茶毕竟具有越陈越香这一核心属性,随着2003年到2009年之间生产的大量新茶,逐渐变成陈期5到10余年的茶,也就是十年左右的茶,从而在老茶与新茶之间出现了一个时间的空档。按照传统的说法,三四年之内的茶归为新茶,老茶是指陈期二三十年以上的茶,而十年左右的茶有明显的转化,但还不够成熟,归入新茶与老茶都不合适。这样到了2008年,茶界一些有识之士就对十年左右的茶进行命名,从而出现了“中生代普洱茶”与“中期茶”的不同叫法。


其次是,2003年到2009年仓储的茶叶要大规模上市交易的需要。这标志着行业主流交易模式的重大变迁。在2003年之前,普洱茶生产出来,云南的厂家留一些库存,大量的茶叶是存放在香港专业茶商的仓库里,摆放三四年再大量上市交易,也就是说新茶卖一部分,以卖三四年的年份茶为主。这种交易模式的形成是因为,香港人喜欢喝陈茶,新茶卖不起价,普洱茶要摆个三四年才值钱。2003年以后,由于年份茶资源掌握在港台人手里,以广东与云南为代表的普洱茶新势力,就去追捧新茶,开启了新茶收藏市场热。投资新茶的热潮有两拨:第一拨是2003年到2007年的大盘时代,只要是普洱茶都不愁卖;第二拨是2009年到2014年的小盘时代,也就是投资古树茶、品牌茶的热潮。到了2014年,随着古树茶、品牌茶价格冲高回落,中期茶在迅速崛起,这意味着行业主流交易模式告别了为期十年的新茶投资热,转向了新茶与年份茶交易并重的全新格局。


为什么是并重,这是因为2009年以来行业进入了专业化、精细化、中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山头茶市场的出现,标志着当年做出来的新茶就可以非常好喝,现在许多消费者是新茶与年份茶换着喝,感受不同山头新韵与老韵的丰富变化。这样一来,厂家与商家一方面大力推新茶,另一方注重仓储建设,构建中期茶乃至老茶交易平台。


从“广东中期茶”到“云南中期茶”


通过梳理诞生于2008年的“中期茶”发展史,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期茶概念的提出与酝酿期(2008年—2013年)。


这也是后起几个月的“中期茶”,取代“中生代普洱茶”的时期,喻示着普洱江湖的下一个市场热点的话语权之争,“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港台茶商,被芳村与东莞茶商联手强力狙击,广东茶商赢得了“中期茶”的话语权。这也是制造舆论蓄势的时期,很难真正发大力,因为当时市场上的主流交易模式还是藏新茶,而且云南的实力派厂家也不太支持商家去推中期茶,认为是乱自己的产品、渠道与价格体系。


第二个阶段是,“广东中期茶”异军突起(2014年—2015年)。


2014年春天,新茶价格冲高回落,这意味着普洱茶行业主流的交易模式由藏新茶为主,转向了新茶交易与年份茶交易并重之全新格局。中期茶不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进入了大规模放量交易的时期。这一阶段最开始是广东的茶商在大力推动,交易的主体也是藏在广东的中期茶。到了2015年云南的厂家逐渐重视起中期茶的交易,下关在五月份高调介入中期茶市场,提出了自己的中期茶核心价值观,这标志着云南厂家的觉醒,意欲主导中期茶市场的开始。


第三个阶段是,“云南中期茶”倡导中期茶全新秩序,使之回归越陈越香传统(2016年—未来)。


如果说“广东中期茶”是商家在主导,那么2016年三月份提出的“云南中期茶”概念体系,无疑是云南负责任的技术实力派厂家在主导,为混乱无序的“中期茶”建立良性秩序,将之推向全新的高度。


在《大厂传统与云南中期茶的未来》一文中,勐海国艳茶厂认为2003年之前,以勐海、下关、昆明为代表的大厂缔造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经典体系,因此大厂的传统就是越陈越香的传统。2003年之后行业进入了追捧新茶的十年,一方面行业在升级换代,告别了粗放,走上了专业化、精细化、中高端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路途,这是时代带来的巨大进步。但也要看到片面追求新茶好喝带来的普洱茶异化的问题,大量前发酵工艺的出现,使得普洱茶绿茶化、乌龙茶化、红茶化,这些茶现喝还行,但失去了后期转化的价值。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建普洱茶的道统,用“云南中期茶”一头挑起大厂的传统,另一头挑起过去十一二年创造的新经典,充当连接普洱茶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其在否定之否定中构建关于越陈越香的全新秩序。


命名玄机:港台派与滇粤派的势力角逐


为什么“中期茶”会取代“中生代普洱茶”?除了名字更简洁好记之外,还跟其背后的推动力有关,发起推广“中生代普洱茶”的许多都是老茶圈子的名人,这一圈子是港台茶人在唱主角,能影响的是高端小众圈子。黄刚将中生代普洱茶的年限界定为,2003年上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普洱生茶。众所周知,这一时期的普洱茶是没有多少存货的,即便留存下来也真假难辨,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交易。而推动中期茶的这帮人是芳村与东莞的大佬,他们有天量库存、庞大的分销体系,从2003年以来不是在小圈子里玩玩,而是执市场之牛耳。这些普洱江湖的真正大佬从2013年开始深入联手推动中期茶,加上很好地顺应了行业主流交易模式的变迁,即由藏新茶逐渐转向新茶与年份茶交易并重之格局,于是迅速取代了“中生代普洱茶”之提法,一统新茶与老茶之间的普洱江湖。


以前普洱茶是产在云南,藏在香港,热在台湾。因此,长期以来港台茶商以普洱茶的革命导师自居。但2003年以后,普洱茶的产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是生产在云南,销往广东,再以芳村为集散地配送全国,而东莞则取代了香港成为了藏茶之都。2008年以后,云南的生产厂家纷纷掀起了品牌化运动,既有传统大品牌,也有新晋的古纯品牌,从而一改以前只会埋头做茶的形象,走向了专业化的全产业链运作路径,在普洱江湖攫取了最大的话语权。而广东的茶商:曾经热衷于倒货的芳村茶商,许多进化成专业的交易中介人,甚至中介平台,将茶叶的大流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东莞的藏家也由菜鸟向行家进阶,不但建立了专业的仓储基地,而且提出做仓储品牌;许多广东的商家纷纷挺进原产地去整合茶山资源,建初制所与精制厂,打响自己的品牌,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了滇粤两地在深入互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交错分布的产销格局。


广东的茶商推“中期茶”,开始云南的厂家不太支持,因为他们要卖新茶。到2014年以后新茶不太好卖,云南厂家纷纷重视起“中期茶”的交易。有库存的厂家,自然笑得非常开心。没有库存的企业也在支持“中期茶”交易,因为他们大量的“中期茶”压在经销商手里,经销商老货难出,新茶也不会进多少。中期茶交易的活跃,有助于经销商去库存,盘活资金,然后找厂家进新茶。这就是“以老带新”的一种玩法。而以勐海国艳茶厂为代表的,拥有上千吨优质库存的企业,则对中期茶采取惜售的态度,开启了全新的“轻交易,重分享”之模式,将中期茶与新茶一起重磅组合成33款“国普时光”数字茶,让消费者从新茶喝起,再比较不同年份普洱茶的味道,直观感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魅力。国艳的玩法,是用优质中期茶去培育市场,开发更多的真实消费者,同时带动新茶的销售,其是“以老带新”的另一种玩法。


随着云南实力派厂家纷纷加入战团,从2016年开始将中期茶推向全新的高度,中期茶交易正式进入了品牌厂家主导的时期,国艳茶厂在倡导“云南中期茶”概念及其体系,喻示着云南负责任的品牌老厂在引导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中期茶市场,使之纳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从而创造更大的辉煌。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