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世界是个不好触摸的感觉。,不过,总要尝试。
山头茶何时是尽头?当人们在讨论山头茶有无必要的时候。山头茶却已悄悄的发展到了山头熟茶,同庆河熟茶?南迫熟茶?听着是有点吓人。我都接受不了。
有做便宜的茶商,有不计成本的产品。
当茶山上的路走完,人们研究一下加点水,做竹框发酵茶熟茶。
有天我是相信有人会加点红酒到普洱茶中发酵一下。说不定,好味道。
这两天不知不觉喝到了熟茶上面。昨天试了三个,当时虽然很认真。过后。想要总结点什么,却有点模糊。喝杂了。
今天只想试一下茶。可以说是今年的最好的一个布朗熟茶硬货吧。
在我决定要的时候,朋友反而问我?能不能卖得掉?这个熟茶成本比较高。
山的后面是什么?多半还是山。不停的寻找不一定要去多远。而是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不同。别处或原点。
其实在高端熟茶这个事情上,我也是很愿意去尝试的。前几年做过的易武熟,老曼峨熟,冰岛熟。每一个熟茶,可以说,都是按玩家级的标准去做的。表面瞧着价不低。但其实,这些产品喝下来的价值远比大厂的高端货有意思得多。
十公斤一箱的纸箱装。和大众的熟茶三十公斤或五十公斤大麻袋的分装,已有很多产品思路的不同。走向了精品化。
条索分明,一根根突显。茶总体黄色,有不同以往的熟茶气质。这如果再联想的话。就是布朗山中原生的古树或乔木类的茶叶。忘记了等级分级的概念。回到生茶状态下简单的分类。
这些年,人们对熟茶的品质追求,让这类的熟茶应运而生。
说是竹框发酵,对木箱发酵、竹框发酵、小堆发酵这些概念兴趣不大。以前的很多生茶大师向熟茶大师角色改变。这更加让人摸不着边际了。
最多是想表达后面代表着量少而精的感觉,发酵细节更加到位的感觉。可是真的有多大的不同,或者利于发酵菌,这有待再客观的评价。
上回的竹框发酵易武古树熟没找到感觉,已放弃
但最后还是要回到茶的内质上来。
下午4点,开泡。大些有盖碗。
洗一泡。茶内质出得快。
第三泡时就感觉到了些大不同。
回甘的感觉集中在喉部停住,集结,并且扩大。
那些布朗山中的所有的苦涩的日子化成了熟茶的另一种厚度。
苦不见,涩不见。但有种熟茶的厚存在水中。
汤集中在5到8泡间浓厚。像寻找了很久的酱油汤。
相比半年前第一次试时,茶汤醇和起来。整体口感丰富起来了。如果是成品,应该更加出彩。
条索在盖碗中,如生茶时一样一根根的原叶般完整。
从另一个角度
仿佛看到他们在布朗山的时光,
他们仿佛看到了另一片不同的天空。
再往前泡。有咽口水的感觉。或者这就是最与众不同之处吧。
这茶带给了我些很久没见的不同的熟茶体会。从感观到口感的冲击。上回的老曼峨熟茶也有这感觉。
最后纠结的当然是成本和做成什么形式的问题。
相对山头生茶来说,价还行。
还是会倾向做。
毕竟,在这些新东西上,我愿意适当给这些事一些溢价。
本文文字为带剑行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带剑行者,十年医药人,八年普洱茶人,大臻普洱茶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