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大雪以后,南方还是暖意融融,每天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到室内,温暖惬意。
在这一份闲适之中,时间好像都走的慢了一些,白天、夜晚都是慢悠悠的过,人也容易懒散。
为了保持清醒,认真的完成年底的任务,最近的我,老茶已经很少去碰了,多是喝新茶,鲜爽清甜的茶汤里蕴含大量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饮一杯,便让人神清气爽。
新茶喝着喝着,便看到后台有茶友的留言,问“福鼎的新工艺白茶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新的白茶品类么?和传统工艺白茶有什么区别?”
既然已经看到,那就要好好回答回答,我们先从什么是新工艺白茶说起。
什么是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或说1965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是来自于百度百科关于新工艺白茶的介绍,很好地将新工艺白茶由来的前因后果概括出了。
新工艺白茶与传统白茶的区别
工艺上
工艺上的区别,是新工艺白茶与传统白茶其他区别的基础,正是因为工艺不同,得来的茶形、茶香、茶味才会不同。
传统白茶的制茶工艺古朴,延续古法,传承古时茶农的制茶技艺,不炒不揉,靠的是自然的力量,用阳光和轻风促成白茶含水量的下降,完成茶叶制作。
因为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并且在晒茶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工干预。福鼎白茶茶叶外形也能保持自然,保留鲜叶时期,茶叶的形态与色泽。
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由色泽银白的芽头与新翠嫩绿的叶片组成,具有清鲜的茶香与清甜的滋味。
而新工艺白茶的制作步骤会多上很多,主要有萎凋、堆积、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等。
与传统工艺不同,新工艺白茶在萎凋以后会有堆积的步骤,将茶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而厚度要根据当天的天气而定。温度低,就需要堆积的厚一些,温度高,就堆积得薄一些。
轻揉是它的核心工艺,经过轻揉工艺,茶叶的外形、色泽会发生改变,叶片呈现略缩褶,半卷条形,茶叶的颜色则是暗绿略带褐色。
与传统白茶相比,新工艺白茶的工艺特点是轻萎凋、轻发酵、轻揉捻、高火烘焙。
原料上
传统工艺白茶与新工艺白茶虽然都是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品种上的茶树叶片制成。
但是他们选取的原料却是不同的,就像白茶的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选用的是同一棵茶树,不同时期的芽叶制作。
新工艺白茶采摘的是“大白茶”、“大毫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来。采摘要求与白牡丹类似,但是对茶青的嫩度要求不高。
外形上
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茶叶得来自然。因此,它的外形亦是自然舒展的,白毫银针笔挺似针,白牡丹绽放如花,寿眉干茶叶张展开,自然天成。
新工艺白茶在制作时多了好几道工序,因此外形发生改变。其中轻揉工艺,使得茶叶外形略微卷曲,叶片略有缩褶,条索紧密。
滋味上
新工艺白茶经过轻微揉捻与轻微发酵后,茶叶内的物质发生改变,新茶没有很重的青味,滋味更为柔和,虽是新茶,但是却有柔滑之感。
新工艺白茶有了轻揉工艺,茶叶细胞壁被破坏,内质外渗,茶香与茶汤都会更为浓郁,有轻微乌龙茶、红茶的风味在其中。茶汤汤色橙红,茶香馥郁,有花果香。
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茶,风味天然,喝一口新茶,最直观的味觉体验是清甜与鲜爽,清爽的茶汤,如同拂过山岚的轻风,让人印象深刻。
陈化上
新工艺白茶与传统工艺白茶,最后的区别是白茶的转化。我们都知道福鼎白茶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可以长长久久地存放,一款茶叶存上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并且传统白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转化,茶叶内质转变,茶叶越陈越好,素有“一年茶,三年陈,七年宝”的说法,年份越是久远,茶叶的价值越是高,茶叶滋味越是醇厚悠长。
而新工艺白茶在经历轻揉工艺后,茶叶的细胞壁就被破坏,茶叶的内质渗出。茶叶内剩余的内质不够茶叶后期转化,因此,新工艺白茶就越陈滋味越淡,也没有什么收藏的价值。
所以,新白茶更适合短期内品饮,作为日常口粮茶,老白茶更适合长期存储,当做珍藏茶品。
小心陷入误区
最后,要给各位茶友做一个小小的解释。
新工艺白茶虽然有轻揉、堆积等工序,也会有发酵反应,并且在最后得来的外形、汤色还有滋味都与老白茶相似,但是它并不是老白茶,更不是做旧茶。
做旧茶,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是通过渥堆、高温等方式让新白茶看起来像老白茶,但是茶叶内质会被消耗与破坏。
新工艺白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对茶叶进行加水,因此茶叶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干燥程度,并且在最后会有烘焙的环节,茶叶干度得到保证,茶叶的品质也有保证。
关于如何选择?
二者的选择还得看茶友的喜好,喜欢滋味浓郁,性价比高的口粮茶的茶友,可以选择新工艺白茶;
想要拥有长期存储价值,享受白茶在不同时期带来不同感受的茶友,可以选择传统工艺白茶。
它们二者没有孰是孰非,只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