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发展历程(熟茶工艺的发展历程)

作者:古树飘香茶叶 更新时间:2022-08-18 16:37 阅读:773

就熟茶的发展历程来看,从1973年渥堆试验开始到1975年正式在中茶系统的应用,屈指算来也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按道理来说,其技术方面应该有突飞猛进的跨越,但是事实却发展缓慢,发酵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渥堆的局限,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甚少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很多人都在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年熟茶的发展步履维艰呢,今天归纳一下。


熟茶虽然是在1975年就诞生的,但是其真正的发展是在2004年以后,也就仅仅只有11年的时间,这才是熟茶发展的黄金期,接下来我就详细道来。


普洱熟茶的发展历程


在1975年到2004年的时候,拥有熟茶发酵技术的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这个时间段又可以分为75年至84年茶叶企业放开统购统销,以及84年90年代中期的国有普洱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时代,以及90年代后到04年的私营改制时期,在这个周期中,90中前期的销售基本上是以红绿茶为主,这在各大公司的厂志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比如勐海茶厂的滇红和南糯白毫、下关的感通绿茶,销往川渝地区的烘青沱、普洱茶只是作为处理低级别料的无奈选择,这在早期的普洱茶唛号中可以一窥究竟,比如7581、7572、8592、8582、7592、7663、8653综合用料级别都较低,也卖不上什么高价,参考陈国义的88青1000多港元一件,84饼,按照当时的汇率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白菜价,而且市场又狭窄,仅在港澳以及边疆地区出售,利润微薄,普洱茶的生产不受重视,熟茶更是地位低下,除了勐海茶厂的7572、下关的销法沱、中茶的7581可圈可点外,基本惨淡经营,而且由于当时的熟茶的发酵作为国家保密技术,不准泄露,各大厂之间技术交流较少,更由于国有经济僵化的体制,各大厂之间缺乏技术竞争的动力,造成了熟茶发酵技术的停滞和缓慢,也就仅仅是在90年代后期随着普洱茶的初步火热有了些许改变,产量有所增加,提高了用料级别(7262为代表),但这已经是回光返照了。


2004年的私有化改制可以称得上是熟茶的新纪元,一来市场化的改革真正打破了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的因素,普洱茶的大热也使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竞争激烈;二来大量原来系统内的发酵技术人员出走,另谋出路,导致技术外流,熟茶产品纷纷涌现,迫于市场压力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技术的改进,熟茶不仅有了从低端到中端以及高端的完整的产品结构,而且出现了小堆发酵、竹筐筑茶发酵、发酵罐的定向发酵、离地发酵,大益研发出了第三代发酵技术,成熟度方面提出了轻发酵、适度发酵以及重发酵的概念,在原料方面也试行了古树以及大树发酵,熟茶进入了诸侯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局面,熟茶这才真正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所以熟茶发展没几年的,我们大家不需要苛求,这是时代和历史的局限, 不过相比较04以前,熟茶这11年的进步完全可以称作是井喷式的增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大益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所以我们要相信熟茶的未来会更美好。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