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情感等连接。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香港茶文化与内地的关系。
“港式早茶”是香港饮食文化最出名的一面旗帜,慕名而来的游客奔着尝鲜的目的逡巡徘徊在香港逼仄的楼海中,成为香港独特的人文景色。
那香港的早茶文化,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早茶,最早起源于广东。清早,一壶茶,三件点心,叫做一盅三件,成了许多广东人的早餐。
这种悠闲雅致的早餐风俗流传到香港地区,经过改良形成了香港独具风格的港式早茶文化。
在香港,上茶楼吃早餐被称为喝早茶,最传统的早茶是一盅两件,受广式早茶的影响,也就是一壶茶,两份点心。
常见的点心有叉烧包、蒸粉果、春卷、芋头糕、马蹄糕、水晶饼、糯米糍、芝麻糊、红豆沙、绿豆沙、杏仁豆腐、鲜虾饺、烧卖、肠粉、鱿鱼干、凤爪、鸭脚掌、牛百叶,金钱肚等。
点心可以随意吃,但是茶,却有讲究。
香港人对茶水的色香味很讲究,会根据客人的喜好上茶,以普洱茶、白茶、乌龙茶、香片为多。
在斟茶沏茶时,会套用闽南、潮汕泡工夫茶的技艺,高冲直注,淋去泡沫,低洒斟茶,轮番轻点,茶汁一趟滴尽,各盏颜色均一。
在为客人斟茶时,用中指和食指在桌上轻叩,意味着磕头道谢。
这个习俗源自于乾隆帝偷下江南时的在茶馆发生的故事,既是微服出巡,乾隆为不暴露身份,在茶馆喝茶时替随从倒几次茶在所难免。而随从哪承受得起,逐以指叩桌以示磕头谢恩。
看来,中国的茶文化在许多地方的流传是一致的,也正因为趋向一致,各地的炎黄子孙才乐意接受,而有心的香港人则把它发扬光大。
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一大品茶都市。大街小巷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居、茶所、茶餐厅、茶行、茶庄举目可见。
香港有名的茶餐厅很多,像陆羽茶室老字号餐馆,你能看到来客们穿着相当正式,上了岁数的服务生身着白大褂、黑裤、懒汉鞋,端茶到水上点心,既有中式服务的表象,也有英式管家的傲慢。
在莲香楼和各种酒楼,喝茶则是早饭到中餐的简称,当然,喝茶时无论你点多少蒸炒煎煮烘的菜品,一壶茶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众多茶品中,普洱茶更是香港人极其热衷的茶饮。
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多出产绿茶,云南生产的普洱茶经由广州出口,由于运输条件比以往更加便利,发到广州。
云南的绿茶,由于富含茶碱和茶酚,功效强劲,用来解腻消食最为合适不过,适合重体力劳动又喜食重油荤食物的人饮用。
但是,对于做惯了城市动物又饮食清淡的香港、广州城里人只能喝红茶,偶尔一喝云南绿茶,就会抱怨劲道过于刚猛,甚至会因此觉得头晕。
可若是照这个说法,香港人又是怎么接受云南茶叶的呢——传说这一切都是物流太慢的锅,还造就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早年间,云南向省外输出茶叶都依靠马帮运送。而云南大叶茶为了便于运输,节省空间,全部都被压缩成沱茶的形式,压制成了茶饼。
从云南到广东,绿茶随着海拔的不断降低逐渐发酵,马帮怕茶饼碎裂又时常喷水,使得发酵速度更快。
最终到了香港的时候,云南大叶茶生茶饼的绿色也已经发酵成了熟饼的棕红色。
这个时候的茶饼已经完全失了生茶的霸道,而是呈现出更温润的口感,入口醇和,回味悠长,备受港人青睐,问及来路,港人便答“云南普洱”,普洱便由此得名。
自从有了普洱之后,整日奔波于快节奏生活中的香港人,更喜欢在难得清闲的假日,约上好友亲朋,走出蜗居到茶楼酒店围上一桌,享受着茶水点心,畅快交谈,放松心情。
无论是来源于广式早茶的一盅两件、广受香港人喜爱的云南普洱茶,亦或是港式茶楼里风生水起的潮汕工夫茶道,香港茶文化从来都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沃土之上,茶文化永远都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