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淡为美
自俗世求真
褪去的是仪式
长存的是精神
建盏的神韵和宋代的美学
不应遗失在岁月的逆流之中
南宋时期两度来我国学习佛经的日本荣西禅师,
归国时带回了茶籽和饮茶法,
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
让宋人的饮茶习俗在日本广泛传播。
十六世纪末,
日本茶圣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
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让日本茶道成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日本在研习我国茶礼的同时,
也热衷于来自中国的茶器,
收藏了宋代弥足珍贵的建窑遗珠
--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在日本的历史上,
传承于历代统治者之手,
贵为神品,至高无上。
建窑建盏在日本的辉煌,
却难掩在中国的失落。
建盏,
这一宋时君王士大夫争相吟咏的茶器,
却在历史的兴衰更迭中,
渐渐沉默,甚至无人问津,
如同美人迟暮,几许苍凉。
宋代建窑窑址里破碎的匣钵与残片,
似乎还在诉说昔日的鼎盛。
建窑窑火通明时,中国正值一个文化巅峰。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臣身份夺得政权,
深感武将跋扈的严重威胁。
因而 “兴文教、抑武事”。
此后,
宋历代君主也都学太祖,
尚文且重用文士。
宋代文人流连于闲适生活之中,
渐渐养成了怡然自得的性情。
品茶、填词、舞榭歌台
成了宋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宋人文人热衷于品茶,
以工艺精致的团茶,
配以追求技巧的点茶茶艺,
可谓穷精极巧。
他们用一盏清茶化去名利,
品味平和和淡泊。
“茶色白,宜黑盏。”,
建盏黝黑的釉色衬托着云液琼浆,
厚重的铁胎,为茶汤保温,
有助于茶的发力,
宽口小足的器型,便于运筅,
使得沫饽丰富。
建盏凭借合理的设计,
成为宋时点茶中最重要的茶器。
建盏釉色青黑,胎体厚重,
透露出来的是简单质朴。
黑釉看似朴实无华,
釉里却带有变幻莫测的纹理,
“兔毫”、“玉毫”、“兔褐金丝”、
“绿地毫瓯”、“金缕鹧鸪斑”
都是宋代文人形容建盏的语言。
建盏在质朴中蕴蓄超凡脱俗的美感,
恰恰契合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宋人不似唐人那般浪漫张扬,
高华绚丽,而以平淡为美,
在俗中求真。
时代选中了建盏,
成就了他的繁华。
然而,
繁华终有一天会随风而逝。
点茶与建窑的巅峰在元人的铁蹄声中渐行渐远,
朱元璋的“废团兴散”
让紫砂与白瓷的组合登上茶界的舞台。
建盏与点茶,谢了幕,
却在世界的陶瓷史上和茶文化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退去的只是仪式和潮流,
文化的价值却永恒长存。
熄火700多年的建窑,
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味和思索。
如今,
失传的建盏工艺被新时代的匠人拾起,
建盏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不过,归来的不应当只是器皿,
建盏的神韵和曾领世界的宋代美学
也不应遗失在岁月的逆流之中。
千年名窑,黑瓷巅峰,
一个文明古国的璀璨成果,
一段繁荣历史的真实见证,
正在等待新时代的文化洪流,
洗尽纤尘,重获新生。
文章来源:建盏君
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