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焦虑的状态。
不远处的官渡粑粑小店,从2.5元涨到了3元。这些小事不小。绝对数字好像很少,其实这个涨幅也不小。这些最能感受出真实的经济细节。
外人感觉风轻云淡的茶生意被我搞得风起云涌的感觉,虽然只是小生意。一年的节奏,消停的时候很少。
在进茶山前面的准备阶段。准备着包装,章,路线,钱,和思路。
应该到时还会有些意外的情况。因为今年的预售价是按去年的成本核算的。
今天一老朋友路过。我叫了进来喝茶。五六年前帮他们卖过些库存货。有个品种卖了3吨多。他给我的便宜。我卖得也便宜。当时茶本身也有点时间了。我卖了半年左右。就卖完了。
在讨论库存的事,面对库存问题。这,好像又回到了起点。回头一瞧,又需要存点库存了。
大家都在重新找自己的又一轮循环。
当时那个库存他为什么急着出手。一是实力不够,要用钱,二是眼光不够。
我又为什么平进平出?其实都一样,没钱没眼光。
春节前后开始。其实就在主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个是新茶的问题,
二是库存的问题。
库存问题的问题是自己的库存感觉少了。
这是做茶一些年后的考虑。以前想过一下。但没这么深的想。
因为库存和老茶才能建立起一些品牌方面的深联系。
瞧到一个品牌的库存货。专业化保存的各年份的中期茶。
那一会,我其实知道,我一直处在普洱茶产业的链的最低层。
新茶阶段是卖茶人是普洱茶的搬运工。
做茶这么多年,瞧了一下。有库存量的老品种不多。
认真想想。严格来说新茶阶段卖完的茶并不属于我。更多的是属于茶山本身的流量。我,只参与了不多的流程和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人们需要分清是什么成就了你。简单来说,去掉了山名,你的茶能否依旧销售得了。这是很需要功力的。
新茶当年或大部分在计划的时间内销售完或主体销售完。带来的结果是每年跟着茶价波动影响很大。自己的有库存的茶也没有多少。
但新茶价不是主要的考虑。而是考虑如何深入普洱茶这个行业中。并能稳住。
网络爆款终究是个美丽的梦。爆款带来的是随时来随时走的人。
流量如水,可来也可走。
深入思考普洱茶这行:
新茶在为老茶培养顾客
低端茶为高端茶培养消费习惯
各种班章为老班章人民做免费宣传
很多人想占山为王。方式各种各样。大部分人思考着新茶销售的事。也有人在思考着建立库存老茶的优势。
弱者宣传,强者收割。
有老江湖说:茶商需要靠卖不掉的茶来赚钱。我不知道这话对不对,因为我没经历过。不过,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