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迎来春天

作者:赫赫有茗 更新时间:2022-08-21 20:05 阅读:917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清代宫廷饮茶讲究排场,而民间饮茶则率性随意,茶具也多了几分野趣。而清代后期随着六大茶类的出现,各地民间饮茶习俗各有特色,尤以闽粤地区的工夫茶最为讲究。茶馆作为平民式的饮茶场所蔚然成风,迎来春天。


清代茶俗和茶具


清代民间大众饮茶方法有很多,如“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摄泡”。当时,人们泡茶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洗涤,并用干净布擦干,茶杯中的茶渣必须先倒掉,然后再斟。


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茶具。如蒙古族、藏族地区喜欢奶茶、酥油茶,其地流行瘿木奶茶碗、鎏金银质茶具等。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喝花茶或绿茶。而我国南方广东、福建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的发展。


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迎来春天


清鎏金银酥油茶壶


闽粤工夫茶


喝工夫茶有专门的茶具,时人称为"潮汕四宝"——红泥炉、玉书煨、孟臣罐和若琛瓯。玉书煨即为铫,是煎水用的水壶,以粤东白泥铫为主,小口瓮腹;红泥炉,由细红泥制成,截筒形,高一尺二三寸;孟臣罐即为茶壶,以紫砂陶为佳,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以受水半斤,若琛瓯即茶盏,有青花瓷和白瓷,白瓷以枫溪一带制作最佳,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 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味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可见闽地工夫茶在清代已十分盛行。


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迎来春天


潮汕四宝


清代茶馆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我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仅北京就有知名的茶馆三十多家。清末,上海更多,达到六十多家。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一是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二是听书场所。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指的就是邻里乡间发生了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茶馆作为三教九流聚集地,成了清代很多作家笔下的文学素材,《茶馆》就是最为典型的一部,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迎来春天


清代 北京一茶馆


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迎来春天


清 明信片 上海全安茶楼


清代民间茶俗百花齐放,茶馆遍地开花,工夫茶和茶馆直到现在还为世人所用,且欣欣向荣。我国茶文化在经历了唐代初兴,宋代发展,明清鼎盛这三大历史阶段之后,使得茶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知道明清民间有哪些茶具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古今茶人都爱用的锡茶具,究竟有何魅力?


故宫里的豪华传世茶宴——千叟宴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