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作者:小陈茶事 更新时间:2022-08-22 02:57 阅读:599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时,有茶友过来私信。


“不是说健康喝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到别人用玻璃杯泡茶会故意留点‘茶引子’?”


咦,茶引子为何物?


据说茶友介绍,玻璃杯泡茶或者大壶泡茶时,泡出来的茶汤不要全部喝完。


要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水,留作下一杯/下一壶续水再次冲泡。


原来如此,这不就是所谓的留底汤嘛!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玻璃杯泡白茶,适量留底很是常见。


只要喝茶不要过浓,留点底汤再次续水冲泡,不会影响健康。


此外,不少茶友泡茶时会纠结这样的细节——不知在什么情况要“沥干”,什么情况下要“留底”?


从经验看,玻璃杯泡茶、煮茶、盖碗冲泡……


不同泡茶情形,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2》


玻璃杯泡白茶,留点底汤无可厚非。


因为,用杯子直接泡茶,出发点不过是简单喝杯茶。


凡事求简,处处求简。


快节奏的生活里,工作日上班间歇,随手用玻璃杯泡上一杯茶,简单又方便,不需要太多繁复的泡茶技巧。


将杯子洗干净后,倒入适量热水,稍微晃一晃进行温杯。


温杯后,投入适量干茶,200毫升水搭配1-1.5克干茶绰绰有余。


如果手边没克秤,那就少量一小撮干茶即可,投茶原则宜少不宜多。


投茶后,往杯内倒入沸水。


注水大约七八分满,先投茶,再注水,干茶更能及时打湿、浸润,释放出内在茶味。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随后,万事俱备,只欠“等待”。


耐心等待数分钟,待茶味缓缓浸出/待滚烫热茶温度下降到适口状态后,便可及时趁热饮用。


及时喝,品尝到的风味更佳。


若是热茶泡开后,隔了一、两个小时再去喝茶,且不说茶味会被泡浓,连茶香也一早大量飘散。


喝茶这件事,贵在当下。


久置过后,人走茶凉,茶汤风味必然会走下坡路!


话说回来,玻璃杯泡白茶,要不要留点底汤?


看个人喝茶所需。


口渴心烦意燥之际,正想着喝点茶清清心,舒缓烦闷心情。


此时泡出来的一杯热茶,没一会就能全部喝完,用不着留底汤。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但大部分情况下,满满一大杯热茶喝掉过半后,早已不再口渴。


喝茶速度放慢下来,杯底的茶水在静置过程中,茶味继续浸出,直至彻底消耗殆尽。


等回过神来,正打算将杯里的茶喝完。


却发现杯底的茶水一早凉透了不说,茶味还闷得特别浓。


这时最好的处理方法,便是续上热水,稀释茶味,再泡下一杯。


如此一来,茶汤滋味能更好延续。


不至于在闷了一杯后,下一杯茶汤彻底索然无味。


只要泡茶方法用对,玻璃杯泡白茶,泡上2-3杯左右不成问题!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3》


将白茶煮着喝,要不要留底汤?


和玻璃杯泡茶一样,不少茶客在煮茶时也会选择留底汤。


至于留底汤该留多少余量?没有固定标准。


选择留底汤,关键是看喝剩下了多少茶。


大多数情况下,留1/3、1/4左右,绰绰有余。


另外,圈内也有人将“留底汤”称为“留母汤”。


起因是,煮茶时留点底汤能均衡茶味浓淡,下一壶茶汤不至于出现明显断层。


其道理,与年年有余的寓意类似。


上一壶茶汤里留点滋味浓郁的底汤,能合理调配茶味浓淡。


不过近些年,也有听到不少排斥煮茶留底汤的说法。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有人认为只要茶味丰富,煮茶方法用对,茶汤煮好后及时倒出,不必发愁下一壶茶汤的茶味会偏淡。


认为煮茶时,喝千滚万沸过的茶水,总感觉心里有些膈应。


认为煮茶时,喝多少,煮多少,如果只有一两人喝茶,没必要煮上一大锅。


到头来,本着“留底汤”的名义,将剩下的茶水放在一旁浪费,不如只煮半壶,足够当下喝完即可……


“留”与“不留”之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个人主张不一。


按个人看法,将白茶煮着喝要不要留底,关键看饮茶所需。


可以留,亦可不留。


留与不留,各有优势。


留底汤,能将剩余在壶内的浓茶再次利用,避免浪费,下一壶煮出来的茶汤不必担心没味道,滋味淡。


不留底汤,喝茶过程更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4》


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要沥干?


和杯泡、煮茶不同,盖碗泡茶时,更追求每一冲茶汤的独立风采展现。


打比方来看,煮出一大壶茶汤大口畅快喝,更像吃大锅饭。


而盖碗逐次冲泡出汤,细品茶味,更接近小锅小灶。


盖碗泡茶通过及时茶水分离,倒出茶汤,沥干茶水。


能确保每一冲茶汤的香气、滋味完整表达,不会受到上一冲茶汤的干扰与影响。


再说,玻璃杯泡茶和煮茶时,存在这样的共性——茶叶用量不需过多。


仅需少量干茶,即可泡出一大杯/煮出一壶茶汤。


但盖碗泡茶不同,用盖碗泡白茶,茶水比例大约为1:20。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110毫升标准容量的盖碗内,投入5克白茶,注入沸水,快速出汤,沥干茶汤,才能泡出一杯茶味完美的香茗。


茶水比例不同,亦是决定盖碗泡茶一定要沥干的原因所在。


盖碗泡茶若是倒出大部分茶汤后,也没检查底部茶汤是否沥干,就放下盖碗。


剩余在碗内的少量茶水,哪怕仅占一冲茶汤5%左右,数量不多,但却能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闷在最底部的残汤,会诱导大量茶味浸出,导致茶味物质浪费消耗。


没能沥干的茶水,会被闷泡得极度浓重苦涩,导致后几冲茶汤越泡越苦,越泡越涩。


闷浓闷苦的底汤会在下一冲注水泡茶时,稀释到下一道茶汤内,影响茶汤风味的层次表达。


最后,茶水没沥干,茶味消耗快,无形当中也会影响茶味的耐泡表现……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5》


盖碗泡白茶,不需留底汤。


盖碗泡茶出汤,要诀有两点。


一是速度要快,出汤过程不能慢吞吞,尽量要快出水。


二是茶汤要沥干,碗底不能留底汤。


又快又好,兼顾快出水的同时,做到将茶汤沥干很关键。


盖碗泡白茶,倒出一冲茶汤时,可在大量茶汤倒出后,再检查底部是否沥干。


放下盖碗后,重复一两遍出汤动作。


若还是不放心,可将叶底轻轻往一侧拨开,一看便知。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为了确保沥干,茶友们要留意这样的细节。


茶汤呈现瀑布状飞快倒出后,随着汤水余量变少,会逐渐演变成细柱状出汤,以及滴落式倒出。


当观察到茶汤呈现缓慢滴落的趋势时,千万别急着停手。


只要翻转手腕,切换出汤角度,就能让被茶叶挡住的少量余汤,顺利滴落而出!


玻璃杯泡茶、大壶泡茶、将白茶煮着喝,留底汤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凉透的茶水再次利用,避免续水再泡时,茶味浓度过快下降。


但盖碗泡茶不同,茶水比例搭配适宜状态下,内质丰富的好茶,泡上七八冲不成问题。


哪怕泡到尾水,随着茶味被大量消耗,茶汤滋味渐渐变淡。


也不需要留底汤,仅需适当坐杯即可!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泡白茶,哪些要“留底”?哪些要“沥干”?


《6》


泡茶喝,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


即便是茶水分离这一项,能就引申出不少话题。


玻璃杯泡白茶,为什么要留点底?


将老白茶煮着喝,要不要留母汤?


留底汤的话,是不是要留1/3的数量?


盖碗泡茶时,为什么茶水倒出要干脆利落,不留底汤?


盖碗泡茶,为什么要沥干,该怎么做到沥干……


点点滴滴,细枝末节,都值得费心琢磨。


在茶水分离时,何时需留底?何时需沥干?


分清情况,更能喝上理想的、浓淡适中的、鲜香醇爽的美妙茶味!


更多关于泡茶的知识


大壶泡茶、大杯泡茶、盖碗泡茶,谁才是中秋团圆夜喝岩茶的方式?


天热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谁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冲泡白茶的3大误区,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说清楚


泡白茶3大坑,第一温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吗?


十年老茶客总结的泡茶诀窍,盖碗与茶壶,哪个更适合泡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