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作者:茶言达观 更新时间:2022-08-22 15:50 阅读:947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太俊林:以“厚”鉴茶是最近普洱茶杂志的一篇文章,看似是讨论了普洱茶厚的问题,实际也是一篇认可所谓普洱茶新工艺的文章,文章总体逻辑关系上存在前后不一致问题。我和太先生不熟,从普洱茶江湖大咖的身份来说,支持认可所谓“新工艺普洱茶”未必合适。清然是坚定的学院派,普洱茶必须坚守传统,其一传统茶区,其二传统萎凋,其三传统杀青,其四传统揉捻,其五传统日晒,其六传统仓储。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就是鉴耐泡度,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强项


国家标准对普洱茶的定义


2008年6月17日国家出台了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个国家标准对普洱茶的定义确为: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原料,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州(市)75个县(市、区)所属的639个乡(镇、街道办事现辖行政区域。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叫晋洱茶,云南茶企业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的地区购买茶青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只看耐泡,我们不关心茶香、口感和体感了吗?


如果没有普洱茶国家标准,那又何必区分普洱茶(黑茶)与中国其他五大茶类呢,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树鲜叶原料用来制作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本来就是成熟的加工工艺,采用这五大类茶加工工艺的云南大叶种茶不叫普洱茶,很明显它们都不具备后发酵特性,脱离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也不是说的好听,新工艺普洱茶就还是普洱茶。编者在文内有提要如下:“植入其他茶类加工工艺制作普洱茶的现象,在茶山早已屡见不鲜。这样的制作工艺让普洱生茶在新茶阶段很好喝,满足了喜欢喝新生茶,追求“柔、甜、香、淡”的消费群体,这些茶在最佳适饮期内消费喝掉,有利于整个云茶产业良性发展。”一个摧毁普洱茶基础的竟然可以称为有利于云茶产业良性发展,我真的是醉了?令我感觉不知所谓倒是真的,存在的未必合理,潮流未必理性,很何况根本不是潮流。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一款宝焰茶砖作为口粮茶的高度不会是收藏天花板


太俊林在文章内分享了他如何判断一款普洱茶是否“厚”的方法。“我所说的茶‘厚’,是按照香港老茶人的审评方法得出的结论。一只200ml的盖碗,投一钱茶(约3.75克),泡5分钟为‘一个水’,下一个5分钟为‘两个水’,以此类推。看茶叶到第几个水之后出现‘水味’,如果‘水味’出现得越早,就证明茶越薄。假如一款茶泡了‘三个水’,在第‘四个水’‘五个水’之后,还喝不出‘水味’,说明这款茶符合‘厚’的标准。”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一钱的投茶量有些江湖传说的味道


我根据太先生的描述试试以“厚”鉴茶是怎样一番操作,说是香港老茶人的审评方法,我的香港老茶人老师们如杨孙西、叶荣枝、王曼源、陈国义……,从来没有见过老师们用这个办法试茶,投茶量如此精准并且少到仅仅一钱,我不清楚太先生是否使用中药铺的老称来计量投茶量的?即使现在的用于钻石称重的电子称只显示小数点后一位,那个0.05克如何整?不追究细节单看效果吧,果真可以以此鉴定茶的“厚”?投茶量3.8克,200毫升盖碗,入滚水浸泡5分钟,看看持续几水?达到五水无水味算是厚,简单讲,看看茶是否耐泡到第五冲而已,结果看图。以厚鉴茶茶样:宝焰牌2015边销砖茶。


惯例温润一泡,滚水即入即出,200毫升滚水公道杯浸泡5分钟,用盖碗矫情,别啰嗦了,直接公道杯浸泡。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一泡


第一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淡橙黄色,下关高香,毕竟陈化7年,茶味稍淡,生津回甘迅速,不苦不涩,边销砖是大厂标杆产品,按当下概念属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台地茶。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二泡


第二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清澈透亮呈现淡橙红色,下关高香,茶味足够,苦涩上来了,苦化到涩有停留,生津回甘力度加强,汤感厚且软绵。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三泡


第三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清澈透亮呈现淡橙红色,比第二泡稍稍浅,下关淡烟香,生津回甘持续,茶味稍稍减淡,涩有停留,回甘感觉很棒,大厂口粮茶从来不令人失望。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四泡


第四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清澈透亮呈现淡橙红色,比第二泡稍稍浅,下关淡烟香,生津回甘持续。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五泡


第五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清澈透亮呈现淡橙黄色,比第四泡稍稍浅,有淡甜香味,生津回甘转淡,口感转淡,但没有单纯的水味。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第六泡


第六泡,滚水,五分钟,汤色清澈透亮呈现淡黄色,比第五泡稍稍浅,有淡甜香味,生津回甘转淡,口感转淡,以甜水为主,但没有单纯的水味。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作为收藏标准是简单化但很显然不合理


以厚鉴茶实际就是鉴别普洱茶的耐泡程度,很显然,它并不是是否适合收藏的最关键因素,一款适合收藏的普洱茶不是一个是否耐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款所谓极其低价的大厂口粮茶都可以完美达到厚的标准,说明什么?厚仅仅是一个指数,而不是一个决定性标准,不要盲信一些看似不错的说辞,不错未必合理。一款好茶的三个原则: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清然认为是当下必须认真思考的论题,好工艺涉及品牌和传统。以厚鉴茶把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简单化实际就丧失了它的科学理性,把新工艺下的普洱茶制程统统挂在普洱茶的流量之下是对普洱茶或者云茶产业的破坏。


茶品鉴:以“厚”鉴茶就是耐泡而已


以厚鉴茶,耐泡成为收藏标准我也看不懂,但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本来就耐泡是事实,新工艺下的不叫普洱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