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烨
不知春斋茶宿,使人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得以短暂的窥视到内心安静的一片精神世界。
△不知春斋主入口视角©不知春斋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是一所岩茶文化的民宿,集合了茶铺、住宿、器物、设计的文化生活美学空间。
品牌创始人草木君,来自武夷山。她自幼喜爱徒步山林,集阅闲书,故这不知春斋的品牌自然也沾染了些许山林之气。
斋名不知春,原是取自一种茶树,盛夏才迟迟发叶,“懒”得连春天都错过了,以此为名,是希望人们在这空间里平静下来,忘记纷乱的世俗节奏才好。
△武夷山风物©不知春斋
我与太太草木君由于家庭关系,常往返于成都武夷两地。
草木君在武夷的家,恰在大王峰脚下,开窗对面青峰秀水,崇阳溪在门前缓缓流过。武夷山如饱经沧桑的老者,将一片片茶田,连同若干座宋代以来的古寺道观,一并藏于它深深地岩缝沟壑之中。
行走于武夷山中,时而摩崖奇石,时而峰回路转,极具自然之趣。如何将这一片山水隐士情意,自在潇洒的风骨,蕴纳于都市一片咫尺的空间,这是设计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武夷山不知春斋©不知春斋
设计场地是城市这个区位少有的独院小楼,改造之前是成都颇有名气的素食餐厅,建筑面积不到800平米,算上院子和屋顶花园即有千余。
不知春斋经过初步的规划,一层空间作为专业的岩茶店铺,展示陈列茶品和器物、家具;建筑二层设9间客房,房型以岩茶文化为主题。
楼顶花园与楼下的庭院相呼应,作为游历体验的一头一尾,庭院中原有一处木制闲亭,略作修改,成为一处茅棚茶寮。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入口庭院原有一丛茂密的竹林,恰挡住了直冲建筑正面的一条道路,使整个建筑的氛围柔和了许多。借此竹林,院墙即设计成竹模板的混凝土,条状的纹理与竹影相映成趣。
入口院门的高度恰与人视线取平齐,籍此产生暧昧的视觉关系,使小院呈一种欲拒还迎的姿态,给人以亲密感。
进入院门,汀步走入正门,左手边临水池安置一小茶室,得滨水相望之姿。右手边遥望茅棚,取隔岸看山之意。正入口设一檐下空间,可供人稍事休息,下雨时可以在此整备行容。
©不知春斋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经过大木门进入,首先面对一片留白的墙体,清供时下的插花和字画。墙体略微与门口相偏离,目的是引人的视线自然向深处。
中央靠墙边设一6米长的茶台,集合了茶宿的主要服务区。茶台与各展览空间之间,作峰回路转式的空间安排,意图在小空间中增加步行路线,更多体验“沿路风景”,再依家居和灯光的布置,增加趣味。
整个建筑的内部平面呈长条形布局,公共空间的布置即因势利导,错落的分布于长轴左右,光线和视线亦考虑多重方向和角度交替,使人在游历过程中,饱览顾盼望临之趣。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6米长的茶台,集合了茶宿的主要服务区©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作峰回路转式的空间安排,更多体验“沿路风景”©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间,中间以隔墙封闭视线,营造转山路的体验,增加一重重发现的惊喜。二层的客房,九个房间,九种户型,分别取“半入云”、“橘隐”等武夷山的九种意境。房间的布局,设微型玄关,使人咫尺之间也要峰回路转才到休息区。
室内全部留三分之一的空间为饮茶榻席空间,开窗以坐席视线高度调整方向和角度,朝向周围的树木,引绿意入室,使人在城市中也感觉到置身山林。
客房区走廊上方保留了一条原有的天窗,窗上设为水景,下面可以向上望到一线天空。屋顶花园围绕天窗布置开放平台,其余密植林木,曲径通幽,营造一片城市绿岛。
△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间,中间以隔墙封闭视线,营造转山路的体验©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二层的客房,九间房间,九种户型©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每间客房引绿意入室,使人在城市中也感觉到置身山林©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建筑的物理空间使用了很多园林的手法,意在小中见大,表达建筑山行的趣味。这也如同品茶,在一道道平淡却相异的滋味中,不断的移心易境,以期进入微妙的境界。
建筑则是通过院落,厅堂,内室,一步步情境转换,使人心从城市环境中逐步脱离,同样到达一种平静安宁的境地。
△一层展览空间©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我们观察中国古典建筑时,往往会发现,传统空间对非物质层面的空间体验十分重视,比如楹联对于一个空间的作用,可以瞬间拓展人的心理空间,将精神和物质的空间在当下结合。
不知春斋的设计,也借鉴了这种做法,即在设计之初结合了艺术品与空间设计互映的考量,在适当的位置放置书画和器物,在非物质的层面营建空间感。
©不知春斋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不知春斋
为了实现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时间和空间感,特意在邛崃延请了9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木工师傅,在工地驻扎了两个月,将大邑淘回来的老柏木料细细拣选,打磨,一块一块的拼装,上油。
室内家具也大量采用南洋和民国时期的收藏物件,和老木料,卡拉瓦乔式的灯光布局交相协奏,最后形成独特的空间质感,以期使人忘记当下的时代,忘记时间和空间。
△6位木匠师傅合影©不知春斋
的刺激。毕竟人们对建筑的体验是多方位的,设计也不应单纯的局限于建筑空间尺度、材料和光线细微的应用,以至于文化象征的叠加。建筑师在设计上应该是自由的,不拘一格的,但是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指向人的心灵深处,而非停留于视觉感官的刺激。
©不知春斋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THE END
◇编辑_排版:初空
◇来源:茶道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