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指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主要是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后来传至西方和东南亚地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喜欢饮茶,中国的饮茶历史至今已有4700多年,时至今日,中国每年所消耗的茶叶还在逐年递增,以茶代礼的风俗至今还存在于中国人的人常生活中。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以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的含义应该包括了茶叶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饮茶方式的精神内涵,包含了茶领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一、概念
1、广义的茶文化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在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1)、在茶叶生产方式和产品,如茶叶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及其品茶时所使用的茶、水、茶具等,称为物质文化。
(2)、在茶叶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纳贡、赋税、专卖、内销、外贸等,称为制度文。
(3)、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如客来敬茶、婚嫁茶礼、以茶敬佛,称为行为文化。
(4)、人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称为心态文化。
2、狭义的茶文化
狭义的茶文化是指以茶为载体,以茶的品饮为中心内容,表达名俗风情、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和价值观念的大众生活文化和精英文化。
二、范畴
茶文化是以围绕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精神、习俗、心理、行为的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的性质又有一下四中特征:“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三、个性
1、物质和精神的结合
俗话说衣食足而知礼仪,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2、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和谐中间向前发展。
3、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茶表现出了广泛的实用性,能吃,能治病,能解渴等等。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又表现出广泛的审美性。茶叶花色品种的绚丽多彩和茶文化作品的五彩缤纷以及茶艺、茶道等等都能满足人们需求。既是艺术技能的展示,又是民俗的体现。
4、四是使用与娱乐的体现
茶文化兴起连带出了公益性,茶的利用已经渗透了多种含义。例如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等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
四、起源
1、起源时间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1)、神农说
秦汉名字编纂的第一本中医书籍《神农本草经》在记录茶叶流通的起源时写道:“神农尝了数百种草药,每天接受七十二种毒药来获取茶叶并解决问题。据《说文解字》,“茶”是指“茶”。对于这段文字的解释,后代有两种观点:首先,神农用各种各样的植物治疗人们并试图治愈疾病。当药物被煎煮时,茶偶尔会从树枝飘入壶中,因此人们发现茶可以作为一种药物。第二,当神农试图治愈植被疾病时,他尝了尝黄绿色滚山珠中毒的滋味,然后倒在茶树下。茶树的水流进他的嘴里,救了神农,他发现茶叶有药用价值。
(2)、春秋说
据考证,周成王(姬育,公元前1063-1026年)时已经饮茶,茶已用于祭祀大礼之中。《尚书·顾命》载:“王三宿、三祭、三咤”。“咤”即茶,证据有二方面:其一,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已经将“栗”、“咤”并提,而“栗”亦为茶的别名之一;其二,“咤”与“茶”。
在古代音系学中,它非常接近,在周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记载,棕榈茶记载在《周立地馆序》中。在《诗经·兴·谷峰》中,有这样的句子:“谁叫茶(古代的“茶”)苦,甜如任性”。这表明茶的发现和利用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3)、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4)、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荼"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2、起源地点
关于饮茶的起源地点,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有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说、江浙说。
(1)、西南说
“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
(2)、四川说
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
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
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
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3、起源方式
(1)、药物说
一部分人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2)、食物说
“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3)、同步说
“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五、发展历史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1、神农时期
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被称为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知,《神农百草经》的成书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
2、西周时期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华阳国志·巴志》《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在汉朝 ,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中国饮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4、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5、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六、特性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茶文化的特性主要是包括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
1、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2、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3、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4、地区性
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5、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七、茶学
1、茶科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细胞生物学,茶叶深加工
2、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3、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4、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5、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6、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 、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
7、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 、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 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8、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的文学形式
八、茶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九、茶与文学
《荈赋》、《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斗茶歌》、《汲江煎茶》
2、散文
《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三月三日花宴序》、《茶中杂咏序》、《叶嘉传》、《斗茶记》、《闽老子茶》、《阳和泉》、《中冷泉记》
十、茶与其它艺术作品
《苦笋帖》、《季常帖》、《新岁展庆帖》、《精茶帖》 、《天际乌云帖》、《笤溪帖》、《赐茶帖》、《玉川子嗜茶帖》
2、茶画
《萧翼赚兰亭图》、《调琴啜茗图》、《陆羽品茶图》、《斗茶图》、《茶榜》、《龙门茶屋图》、《煮茶图》、《松下烹茶图》、《卢同煮茶图》、《品茶图》、《玉川烹茶图》、《惠山茶会图》、《事茗图》、《卢同煎煮茶》、《洗砚烹茶图卷》、《天池试茶图》等。
十一、茶具
最早的茶壶使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唐宋以来,由于陶瓷工艺的兴起,逐渐被铜和陶瓷茶具代替。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更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宋代湖南长沙出产的茶具,十分精美,价值以白金计算。各种茶壶明代供春、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更成为昂贵的艺术品。
十二、作用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茶文化的产业需求,正在不断趋向成熟 。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栽培、制茶工艺开发、茶饮、茶礼、茶仪、茶会等多种茶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中外市场占用额,不断提升品牌,拓展规模,在所在地已备具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茶为国饮”促进人民生活消费理念的时尚化
目前,人民生活消费指数不断提高,生活需求量逐步上升,对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中,呈现了不同的消费特征。细分这种市场,可概括为普通消费型、美容消费型、休闲消费型,社交消费型、保健消费型、学术消费型及外交消费型等。鉴于多种消费关系,为我们拥有各种经济成份的茶饮经营者,拓展了施展才艺的空间,为经营构筑了各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为我们精心经营,也提供了丰富的创造力。
3、“茶为国饮”促进优秀文化旅游大都市的国际化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建设文化经济大省、城市正在打造优秀旅游文化国际化大都市两张名片。目前茶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提高,茶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茶旅游业兴起和发展。由于中内外交流的频繁进行,内外部市埸环境条件的变化,由此更多地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从而引起新的消费形式的变革,或应运而生。当前,正在各大城市盛行的早中午茶和下午茶,正是“分时消费” 和“茶餐结合”的一种典型形式。
十三、未来思考
2、树立倡导 “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理念,解放思想,转变单一经营观念,探索和创建茶餐结合、分时消费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中外市埸需求。
3、编制 “茶为国饮”、拓展茶叶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分期实施年度计划方案。将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当年或规划期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实施。
4、建立全国优质名茶开发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名茶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优质名茶生产,为发展茶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优价、绿色环保的茶品。
5、树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交流会”,弘扬中国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讨经营模式,交流经营经验。
7、征选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为宣传整个倡导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服务。
8、建立茶科研发展基金,鼓励科技人员培育新品种、优化历史名茶种,为发展茶饮业提供科技含量高、颇具市埸竞争力的新茶品。针对产地、本区域和全国三个不同产茶区域,分别建立名茶研发核心层、紧密层和联系层协作关系,促进名茶市埸开发。
9、建造“茶文化”展示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姐妹馆。可在馆内分别设立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各个展示区域,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物质载体和内在精神的理念内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充分组织和精心编排“茶文化” 专题节目,向世界昭示我们倡导国饮、发展茶经济的理念和决策及方略。
十四、其他国家茶文化
1、日本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仪式。日本家庭中,讲究一点的人家会设有茶室。
2、亚洲国家
(1)、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
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
(2)、韩国
韩国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韩国茶礼“和、敬、俭、美”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3)、南亚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
(4)、西亚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3、欧洲国家
(1)、荷兰
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茶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
(2)、爱尔兰
爱尔兰人饮茶之风更甚,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
(3)、英国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
(4)、法国
法国人对“可爱的中国茶”有着持续的向往与追求,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都是法国人喜欢品饮的茶类。
(5)、德国
德国人所饮茶与中国茶有很大差别。德国人在饮茶时,将茶叶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不断用开水冲,之后再将茶叶倒掉,使得茶汤味道很淡,这就是德国人独特的“冲茶”方式。
(6)、西欧
西欧的其他国家也都习饮高档红茶和甜式调味红茶,青年人则多喜欢香味茶。
3、美州国家
(1)、美国
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
(2)、加拿大
加拿大人多为英式热饮高档红茶,也有冰茶。
(3)、阿根廷被誉为“马黛茶王国”
4、非洲国家
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