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茶叶能说话
它可以讲述一千个故事
祁门红茶从诞生到远播海外,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重要外汇兑换物资,一直被广为流传。
其实还有一种红茶比祁门红茶历史更加久远,不过好像被大家遗忘了...
那就是大海之南的海南岛,悠悠茶香也已绵延千年。寻香之源,故事得从五指山的一片野生茶叶讲起。
黎人采茶 始于药饮
3000多年前,当古百越族群的一支漂洋过海渡过凶险的琼州海峡,孤悬海外的海南岛迎来第一批原住民——黎族人。他们为了寻找栖身之所奔琼岛腹地而去,在五指山一带的原始丛林间搭起船形屋,从采集、渔猎发展至刀耕火种。
也许是为了饱腹,黎族人曾将山林里的草木野果尝了个遍,嫩枝无毛、叶圆芽肥的野生茶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有意思的是,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时,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开始采茶,或许同样出于药用之目的。
相传很久以前,家住五指山一带的黎族小伙“猎哥”上山打猎时不幸染病,回家后口干舌燥、四肢乏力。见状,“猎哥”的妻子“黎妹”焦急地四处寻找草药,她从一棵葱绿的小树上采回几片嫩叶,用嫩叶煮水给“猎哥”服用,没想到“猎哥”的身体很快恢复如初。从此以后,当地的黎族百姓便把这种嫩叶当成了“奇方妙叶”。
也有民间传说称,唐天宝七年 (748年)六月,鉴真师徒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及水手一行第五次渡海时遇台风,漂至振州宁远河口(今三亚大小洞天景区)一带登岸。因水土不服,不少人出现腹泻、呕吐、疲乏的症状,这时幸有一名来自五指山一带的黎医采来水满野茶,送给鉴真师徒一行煮水服用。几天后,鉴真等人体力恢复,精气神大振,不禁赞叹:“真可谓水满神叶也。”
水满一词,在黎语中有“古老、至高无上”之意。这处位于五指山脚下的黎族聚居地,自古便盛产野生茶,以茶代药防治疾病,正是当地黎族人长期与高温高湿、蛇虫出没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究竟是谁率先采撷五指山野生茶而食?如今已无从考证。但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推断,这一历史至少已有15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