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作者:观茶岛 更新时间:2022-08-24 09:59 阅读:592

书法中的字,与现实里的普通字,有着很大的区别。


平常写文章,或者考试写作文,写错了字,那就是错字。


可书法里就不一样了,有些字在书法里是就是与平常的字不一样,有时少一点,少一钩,有时候多一横,少一横的。


当然,有些字的错误是允许的,慢慢类似通假字一样,被广泛承认了。而还有一些字的错误,却是无意中写错的,只能是将错就错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书法中的通假字与错字。(注:凡是少一点、多一点,多一钩或少一钩的,都算是通假字)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上面这个午门,是北京故宫的匾额上的,与正常的门字相比较,少了一个“钩”。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乾清门上的门,也是如此。


同样,少了一个钩。


如此,那肯定是错字了。


实则不然,因为这都是以现行的汉字标准去看古人的结果,却不知古人的为何这么做的本义。


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等很多都有错别字。更别说诸多的书法名帖之中各个书法家自己的简写汉字的习惯。


古人的添笔画少笔画,多多少少都有背后的深意在里面,比如相传这个钩是火笔,为了防火,南宋的一个皇帝就少写了这一“钩”。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还有,北京颐和园玉澜堂明间正中的宝座上方,悬有一块“复殿留景”匾额。上面的景字,却是少了一横,不是日字,而是口字。


难不成这景字写错了不成?


要知道,这可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所写啊!


有一种解释比较戏剧性,说慈禧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到了晚年更是对光绪皇帝亲政耿耿于怀,为了能够时刻监督和警示光绪,把他困在这里,特意写了这幅字挂在玉澜堂,意思是你不过是个傀儡,你这个皇帝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唐)钟绍京 (唐)吕秀岩 (元)鲜于枢


《灵飞经》 《大秦景教碑》 《透光古镜歌》


查阅古代经典碑帖,可知“景”字这种写法确有所本。如现藏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额及碑文中的20处“景”字均为上“口”下“日”。


从书法上看,“复殿留景”四字写得沉实端方,却又笔势飞动,筋骨内藏,但绝非慈禧太后的御笔。实际上,慈禧太后书画多由他人代笔。所以说,行家代笔,肯定不会错的,是故意这么写的。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近代最有争议是郭德纲的德云社,据说在起初创业的时候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做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的时候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改名德云社。


如今德云社在很多地方都开了分会场,但每个分会场外面都会挂着德云社的牌子,可牌匾上,为什么“德”字少了一横?难道有什么特殊寓意?还是写错了字……


有专家认为:德这个字,中间有一横没一横是一样的,就比如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当中的“徳”,就没有中间这一横。郑板桥的书法中“德”这个字,也是有的带着一横,有的不带这一横。跟德云社一样,全聚徳这个徳字也没有中间这一行。所以,在书法中这是正确的。


而下面这几个书法作品里的“错字”,却是真正的错字了……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避暑山庄——“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号称天下第一错字。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


据说,“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的。因为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于是,他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你看,多有爱心啊。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风流宛在”——“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他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原来这幅对联里的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仅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个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


“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非法的。但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也很多。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天下第一关——“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


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该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


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


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碑林——“碑”字少一撇。


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


公元1841年7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就在写下这诗句前,他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


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报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


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当家的大和尚便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没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


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


这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书法里有些错字错得是明目张胆,而有些错原来是有讲究的……


错字:趵突泉——“突”字少了一点。


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那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


据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错了就是错了,是抵赖不得的。书法艺术里,有些允许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多一横或少一横。而有些,却是不允许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习书法一定要向古人或前人学习,而不允许你自己创造的原因。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遇见诗书画”公众号,


诗书画兴趣交流可添加小编wx:zuojiamengqing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