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美食,向来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吃货必刷的记录片《风味人间》中,记录着不同地域之下的人们因为食物而产生的不同的故事和境遇。在第六集《香料歧路》中,从单单一味香料出发,谈到了天南海北的人们对于香料的热爱。
图片来源:《风味人间》
的确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人们对于香料的热爱是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很多影响世界格局兴衰的大事都与其密切相关。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
图片来源:《风味实验室·一寸香料一寸金》
对于爱吃爱喝的人们,不仅仅将香料与食物相搭配,香料与茶的关系也由来已久。
在唐代,人们在吃茶煮饮的时候,会将姜等香料加入到茶中,这在茶圣路羽的著作《茶经》中也曾提及。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宋代,则会将香料和茶叶做成茶饼,《陈氏香谱》中有记,如麝香茶、孩儿香茶等。
其中一种香茶饼的制法是这样的:用上等细茶一斤、檀香三两、沉香一两、片脑半两、旧龙涎饼一两、缩砂三两,研成细末,然后用甘草半斤,加水一碗半,煎成甘草汁一碗,再加入麝香末三钱,最后将茶和香料的粉末,用这种汁液进行均匀拌制做成茶饼。
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在顾元庆《茶谱》中对于利用莲花窨制莲花茶以及茉莉等各香花薰茶的详细记载:“茉莉、玫瑰、兰蕙、珠兰、橘花、……梅花皆可做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这也是类似于现在喝到的窨制花茶。
在中国茶的历程中,这些香料茶和窨制花茶的存在,都在验证着人们对于香气的追求从未中止。
即使单纯的清饮类茶,我们也在其中发现了繁多香气的美妙,不同的茶类通过不同的典型香气类型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著名茶叶专家施兆鹏在其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一书中,将成品茶香气做了一些归纳:
毫香: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典型的像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花香:茶叶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如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等。
在青茶如铁观音、凤凰单枞、水仙、台湾乌龙等都有明显的花香。
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果香: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松烟香: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
陈醇香: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带有类似于木质气息。
对茶的香气的感知过程,不断的调动着我们的感、知觉器官,而对于香气的语言化描述也变得极其有趣。
从开始即便闻到香气却无法描述的“窘境”,到一点一点去确认闻到的香气是什么类型,再到为了准确认知茶中细微的香气,从而在生活中也敏锐地去体会和记忆不同的香气类型,最后回归到谈论一款茶的香,这着实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投入、梳理、联想、构建,也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之后,对自然与生活的高层次的回归和感知。
不仅如此,香味的存在也实际对人的情绪起着调节作用。
常常在热气氤氲的一杯茶中 ,五脏六腑被茶香的馥郁和丰富所唤醒和调动,感受到万物生发的喜悦感,让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无论是对于香料及香料茶的喜爱,或是对茶的喜爱,其中都包涵着人们对香气的恋恋不舍。
期待今天一杯好茶,一段有趣的寻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