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8-24 14:16 阅读:172

对于许多不太了解茶的小伙伴们来说,普洱茶可能是一个新兴产物,从2000年普洱茶兴起,炒的火热,到2007年崩盘,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认识了普洱茶,其实不然,普洱茶自古有之,早在唐代时期,普洱茶就已存在,到了清朝,普洱茶发展繁荣,甚至被作为进贡朝廷的“贡茶”,拥有普洱茶更是身份高贵的标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评价普洱茶的吧。


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01普洱茶的来历


众所周知,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但那时的云南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被称为“蛮荒之地”,唐代人樊绰在《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有趣的是以前的人们喝茶是加上生姜、花椒等重口味作料煮着喝的,虽然与现在喝茶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唐代时期,云南就生产茶叶,只是当时没有“普洱茶”这个称呼,也没有系统的采摘方法。


02普洱茶的发展


之前就已经说过云南有茶树生长,但是没有系统的采摘方法,如明代的谢肇淛在《滇略》中说过:“滇苦无茗,非其地不产也,土人不得采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节,犹无若也。昆明之太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揉不匀细耳。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亦不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谢肇淛认为普洱茶的制作粗略,称不上是好茶,难登大雅之堂,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那个时候,云南就已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不管是有身份的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已经开始在喝普洱茶了。


到了明朝末年普洱茶有了一定的制作方式,并且对外销售,在明朝的方以智撰稿的《物理小识》记载:“普于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当时的制作方式就是“蒸之成团”,即把晒青的普洱茶放在蒸笼上蒸制,然后再压制为茶块或者茶饼,销往现在的西藏。


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顶峰,那时候普洱茶已经名满天下,成为了名茶,有了具体产区的划分,如清代的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到:“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洒六茶山,而倚邦、蛮专者味最胜。”这就是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六大茶山,不仅如此,普洱茶还有了等级的划分,有了能上台面的珍品,一个产品成名后,就会相应的出现仿制产品来“蹭热度”,普洱茶自然也不例外,如张泓《滇南新语·滇茶》写到:“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劣。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其余粗普叶,皆散卖滇中,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原来“仿制”也是我国自古有之的啊,而且还是“高仿”,尽管如此,正品始终还是正品,它与仿制品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稍稍一验,就会“原形毕露”。


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03普洱茶的制作


普洱茶在唐代还没有系统的生产和制作方法,所以在樊绰看来,是“散收无采造法”。而南宋依然还是“采无时”,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绿茶已经有了系统的生产和制作方法,如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所以普洱茶制作方法在他们看来是很粗糙的,属于“采造无法”,到了明朝则有所改进,由“散收,无采造法”演变成了将鲜叶“蒸而成团”的形式,发展到了清朝,有了各种形式的普洱茶,如人头式的、团式、膏式、饼式,而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采摘烘焙、揉捏、拼配、紧压等等,有些方式我们至今仍在沿用。甚至在明代著名学者李元阳(白族)的《大理府志》就记载到:“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就出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记载,可见,古时候有些的普洱茶制作技术到今天我们仍在沿用。


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04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可以消食、解渴、化痰、醒酒、提神、明目等多种功效,如明代兰茂在《滇南本草》中写到:“滇中茶叶,主治下气消食,去痰除热,解烦渴,并解大头瘟。天行时症,此茶之巨功,人每以其近而忽视之。”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南诏备考。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吴大勋(清)《滇南闻见录·下卷》中提到:“团茶产于普洱府属之思茅地方,茶山极广,夷人管业,采摘烘焙,制成团饼,贩卖客商,官为收课。每年土贡,有团有膏。思茅同知承办。团饼大小不一,总以坚重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他茶为独胜。”


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王士雄(清)《 随息居饮食谱》:“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


以上的古书简单的记载了普洱茶的功效,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功效只能通过亲身体会或是口口相传,肯定不如现在的实验研究出来的多样、精细、具体、准确。现在的科学实验也都表明普洱茶除了有上述古书中记载的作用以外,还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等多种功效,看完后你会发现原来普洱茶有这么多的功效,这大概就是那么多人爱喝普洱茶的原因,也是普洱茶一直能在众多茶类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原因吧。


本文节选自茶业复兴新书《普洱茶的七堂课》导读。




新书 普洱茶的七堂课 一本书呈现普洱茶精华课程 ¥59 购买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