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很久以前,我就想着要把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东西都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
后来接触到茶之后就想着要把我喜爱的茶一个个写下来,而且,用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
我不想拘泥与某种格式或形式,只想在自己喜爱的东西里边渗进一些自己的思想和以之有关的感悟。
我是从2016年末起真正认真接触武夷岩茶。
一七年开始写一些与之有关的文字,反正空余的时间也是用来记忆和思考的。
于是在记忆和思想内容里,便开拓出一块净土给我那些与茶有关的记忆。
于是在2017年与2018年的这两年写下了许多与茶相关的一系列文字,给那些茶,给喜欢那些茶和想了解茶的人,一起分享我的喜悦和感知。
刚到武夷山是赶上做茶期。
武夷正岩茶一年只做一季,所以黎叔说我运气顶好,一来天气就好,正巧又是做的一款高香茶,代号105,学名曰【黄观音】。
在此之前的认知里,我一度以为铁观音是绿茶,初闻其名还自以为这是铁观音的旁支。一轮做茶工序碾压下来,通宵了一夜,写了篇《我将在一路茶香中死去》的制作流程,也知道了铁观音不是绿茶而是乌龙茶,还是闽南乌龙的老大。
与农业挂钩的物种,总是脱离不开时节,所以我们传承了二十四节气。
好的农作物总是一年只此一度。
武夷山的核心岩茶,一年也只做一次,所以哪怕我在此处长留了三四年,真正参与做茶也不过三载。
核心岩茶一年制作一季春茶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品质的保证。
采摘上的严格使得对茶树的管理要求高,老茶客都知道核心茶重水非香。
岩茶不同之处就是厚重的滋味感,绵绸的骨鲠感。
有的茶树种在沟壑,四周草木林立,淳淳流水,阴暗潮湿,每日光照少,平均6到7个小时,既得不到阳光的照晒,地下的养分又被草木抢夺,长的矮小稀松。
有的茶树种在岩边,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分风化岩土壤,岩石经过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土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但是锁住水分的能力极低,一旦进入7、8月份的旱季,无水分吸收,需要叶子光合作用吸收水分,维持生命,继续下一季节采摘,很可能导致茶树死亡或者来年减少产量。
从青叶的角度来说也不适合多次采摘,在武夷山就是做茶师傅常说的“茶的水变薄了”。
这“水“可以理解为滋味感,薄厚程度。通俗理解就是牛奶被稀释了。
当年做了春茶,夏茶等多季节。则会导致第二年春茶的滋味感会薄。
硬气的骨鲠感,变成骨质疏松,岩茶整体品质下降。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是岩茶的制作时间长,耗费的精力大。
春茶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采青,挑青,制作,最基本的小厂配备十几到二十几名员工,才能达到一个初期的制作要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春茶如此。
必然每一季的制作也如此。
核心产区的岩茶一年只做一季岩茶的另一个来源,就是工艺的复杂。
岩茶初制完成要进入挑选,焙火等工序。
核心正岩茶纯手工阿姨挑茶。我拿上个八倍镜,一日也难挑10斤。
挑选好了还别急,再加上后期的焙火大考验,核心正岩茶一般三道火,焙火加退火要反复进行至少是三次。
囧长的春茶制茶时间和武夷岩茶茶树缓慢的生长时间,远远达不到一年能做好几次的频率。
这一做,就是一年。
从春天采摘,制作到秋天,赶一赶工期,能在秋末冬初喝到春茶就很不错啦。
一缕阳光
武夷岩茶课堂
致力于岩茶建盏、武夷山水、国风传统等原创文化内容,用独特的理念,创造出有思想性、自然美的艺术空间,与大红袍及建盏的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可供时间沉淀与延展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