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开车的朋友注意到没有,最近苏州的街上又出现卖花阿婆的身影了,她们在人们等红绿灯的时候,走过你的车窗,抬起手中的花篮,问一句“阿要买花?”只是鲜有人摇下车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苏州的“三花”有点失宠了。说起买花,想到的都是玫瑰,说起买香水,也只能想到一串奢侈品牌。阿婆们的卖花阵地,也从街巷弄堂变成了园林景区、红绿灯口。
01.
旧时苏州初夏的味道
过去初夏时节,苏州大街小巷里总会飘荡着叫卖“三花”的声音:“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五分洋厘买一朵。”
旧时,香水还是奢侈品,白兰花自然清新,是最好的替代品。虽然价廉物美,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的,只有讲究的小姐、太太才会佩戴白兰花。
她们从走街串户的阿婆手中,买来新鲜湿润的白兰花,用手绢仔细包好,放进大襟衫的纽扣里面,靠腋下贴身放,“香闻得到,花看不到。”
苏州本是一座有种花传统的“花城”,每到夏天,白兰花、玳玳花、茉莉花三大品种,就被虎丘、长青一带的阿婆装在篮里,带到苏州城里叫卖,成为苏州的一道风景。
02.
本地花逐渐被取代
每年的5-8月为“三花”开花期,玳玳最早,白兰次之、茉莉稍晚。这三种花花形各异、香味不一,却都体现着苏州城的气质、苏州人的品位。
以前,一到开花的季节,花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采白兰花,然后采茉莉花,一采就是一整天。
即使是盛夏时节,花农们也顶着烈日,戴上草帽,脖子上搭条毛巾,去往花树。无论刮风下雨,当天的花苞必须采下,不能误了时间。采白兰花,树最高的有5米,因为在高处,有可能一不留神摔下来,是很危险的工作。
据《虎丘镇志》记载,虎丘茶花村1978年的“三花”总产量为81310公斤。直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流动性更强,外地的花种大量进入苏州市场。
像广东、广西地区气候更温暖,种花成本更低,苏州本地的花越来越没有销路。据卖花阿婆说,现在卖的花大多来自广东、浙江、福建一带。
03.
今生卖花,来世漂亮
茉莉花编的手环、两朵白兰花串成的挂饰、用白兰花瓣填充的“花篮子”……现在可能只有在平江路、观前街、拙政园这些旅游景区,才能看见挎着竹篮、托着托盘卖花的阿婆。
她们手指翻动,一串洁白飘香的手串就做好了。看着只是一串小小的花束,也只卖一两块钱,但阿婆们时常是晚上11点多进到货,一直要串到凌晨两三点,远比想象中辛苦很多。
现在街上的卖花阿婆,她们有些是为了生计,补贴家用,有些只是因为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孤独和烦闷,出来看看街景,散散心,如遇上也是闲来无事的,便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聊度天日。
今生卖花,来世漂亮。卖花阿婆至今仍然沿袭着传统方式穿梭在闹市区人群中,仍然用最淳朴的方法给姑娘女士以及爱花人士送来古老的香花文化。
如果你的童年也被“三花”的香气温柔待过,那下次在路口遇见她们的时候,希望能够多看一眼,可以的话,就买一串花吧。
“平地有好花,高山出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