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书呆子茶叶 更新时间:2022-08-25 08:30 阅读:292

茶自诞生以来,经过了无数的沉浮,经过一代代的改良和发扬光大,才有了今天的局面。而实际上,阿呆觉得,推动一个文化前进的,永远是年轻人,他们有朝气,有创新,有创造力,如果一味地守着传统,那终将是茶的灾难。今天,阿呆就和大家聊一聊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今天的人们饮茶,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龙井、毛尖、铁观音,都是直接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冲入开水,浸泡片刻即可。但是明代以前的人们,喝茶可不像我们这么随意。


明代以前,茶叶都会像普洱茶那样,被做成团茶或者饼茶,称为“龙团凤饼”。这种团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包括采茶、拣茶、蒸茶、洗茶、榨茶、搓揉、研茶、压模、焙茶、过沸汤、烟焙、过汤出色、晾干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艺。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除此之外,唐宋时期的人们喝茶的方式也与现在不同,他们并不是只喝茶汤,而是将茶饼碾碎之后才煎煮饮用的,喝的时候甚至会加入葱、姜、盐等调味料,将茶汤与碾碎后的茶叶一起吞进肚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吃茶”。


这种无论是制作还是饮用都无比繁琐的团茶,还滋生了一项活动,那就是“斗茶”。唐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热衷于在一起饮茶时斗茶,斗茶的标准一般有两个:


一是看茶汤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次之,最下等为黄白。


二是看汤花,即茶汤煮沸时泛出的泡沫,汤花均匀,聚久不散地为上。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繁琐复杂的制作工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盛极一时的“斗茶”之风则成了达官贵人之间花费金钱互相攀比的活动。这些显然是放牛娃出身、做过和尚、还当过乞丐的朱元璋看不过眼的。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拟圣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就是说不要进贡团茶,只进贡芽茶)。与此同时,他还撤销了北苑贡茶苑,不再设皇家茶园。从此以后,团茶饼茶几乎在中华大地上绝迹,只有云南等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保留了制作普洱茶饼的风俗。而“斗茶”活动更是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曾经为达官贵人所不齿,只在乡野民间流行的散茶开始大行其道,登堂入殿。随着茶叶新政的推行,之前只重工艺不重品种的茶叶采制方式也开始革新,蒸青工艺逐渐没落,炒青绿茶开始受欢迎,还催生出红茶、花茶、乌龙茶等各种茶叶品种。


饮茶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茶具的变化,以前因斗茶时方便观察汤色而深受宋朝人喜爱的黑釉瓷兔毫盏退出历史舞台,而胎薄素净的白瓷、古朴沉稳的紫砂开始流行起来,成为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代表。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废团兴散”所带来的不仅仅方式的变化,它对于整个明代社会乃至后世对于茶文化的理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复杂走向自然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废团兴散”后,散茶的采制与冲泡都简便许多。除去了繁杂的工艺和手续,饮茶开始追求本真自然的“茶之味”。在沸水的冲泡下,完整的芽茶逐渐舒展开来,嗅觉与味蕾瞬间被四溢的茗香所裹挟,给人以最纯朴自然的美之享受。所谓世间万物,化繁为简,大巧不工。饮茶也是如此,摆脱了繁杂工艺的芽茶,反倒回归了自然与本真。


从权贵走向大众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废团兴散”之后,原本被官宦权贵所不齿的民间散茶冲泡方式终于走入殿堂,茶道不再是官宦权贵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饮茶之风。


从奢靡走向清雅脱俗


为什么唐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会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


“废团兴散”之后,饮茶之风归于淡雅自然。一间雅室,三五好友,一杯清茶在手,浅斟细酌,心绪清明,神驰物外。这种清雅脱俗的饮茶心境,与对人生的极致追求多么相似: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是非荣辱,唯有清雅与淡泊,才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品味。因此,许多人才会把品茗作为志向表达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