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廊桥(摄_罗南军)
2019年的新春,在福建流行一句祝福语——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福安,恰好是福建的一个地名。这里孕育了“坦洋工夫”,也是“茶界泰斗”张天福挥洒心血的地方。
由福建日报社、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主办、《茶道》杂志承办的第二届“寻找福建最美茶乡”摄影大赛第二站来到福安,感受福安人用茶这枚芳香的树叶来诠释的“幸福”与“安宁”……
我们来到福安时,适逢福安坦洋工夫文化周暨第十四届“坦洋工夫”杯斗茶展示会。茶农、制茶能手们藉由“茗战”这一古老的方式切磋技艺,甘醇的茶汤,热络的气氛,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也传递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甘棠:云雾山花,宛如仙境
地点:甘棠镇湄洋王加山
茶园:北门茶场
海拔:600米
醉卧在福安梅洋岭(人称王加山)山间的北门茶场,是众多摄影师的追逐之地,熟悉福安山场的人都知道,赏福安茶园春色,北门茶山为最!这里,层层叠叠的茶山,以其柔美的线条,都令人痴迷。
入夏以来,天气非常不稳定,暴晒高温的晴天与电闪雷鸣的雨天交替进行,碰巧到北门茶场的那日,阴雨连绵,盘旋山路之后,下车感到如倒春寒般的凉意,600米海拔的高度在温度上得以直观体现。四处云雾缭绕,能见度不及20米,却让人恍惚以为来到了仙境。
黄幼霞 / 摄
茶园主介绍,北门茶场开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近海的缘故,东南方来自海洋的水气上升,凝结成茫茫的云雾,致使满山遍野云雾缭绕,增加了空气相对湿度,呈现“雨天满山云,晴天遍地雾”特殊小气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生产的翠芽、银亳、茉莉花茶等品种,香飘五洲,誉饮重洋,荣获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名茶金奖与银奖,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福建省名优茶称号。
陈慈蕊 / 摄
如今,步入茶色梯田,满眼尽是梅占、福云6号、金观音、白芽奇兰等名贵茶树,细雨中绿芽绽开,隐隐约约听见云雾中有人声,循声而去,看到戴着斗笠的村姑们正有说有笑走向远处的厂房。等待雨后初霁,她们又该采下冒尖的绿叶了。
据说每年四月,茶园中山花烂漫。上千株樱花树遍布500亩北门茶园,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观赏。云雾中,这幅景象只能想见,在这一方超俗的山水之间,连草都芬芳香韵,更何况优良的木本植物“茶”乎?也更不用说茶叶和樱花红绿相衬的美景……
在一株路边的茶树上,惊喜发现了大片蜘蛛网,因挂满水珠晶莹剔透,折射出闪闪光芒。在茶园上能看到有伴生的杂草与蜘蛛网在茶树上,正好验证了北门茶场的自然生态环境。据茶农介绍,如果喷了农药,蜘蛛和害虫都一并消失,也就没有什么蜘蛛网了。
罗南军 /摄
雨依旧忽大忽小,茶园主人把我们带入位于茶园中央的3楼观景台。如是晴天,放眼眺望,整座茶场都会尽收眼底。
“烹茶汲水盈瓯雪,一味清霜齿颊涵。” 北门茶场就像茶叶的天然氧吧,这方绿意无边的土地,蕴藏着绝佳的名茶秘方,千百年来这方天空下,弥漫的茶香绵绵不绝……
坦洋村:静待盛景重现的百年茶厂
地点:社口镇坦洋村
茶园:坦洋茶场
海拔:600~700米
说起坦洋工夫茶,绕不开其发源地坦洋村。
漫步于古村,可游古街市,看古茶行,访老茶人。几百年来,坦洋村的命运始终与“坦洋工夫茶”捆绑在一起,茶兴村兴,茶衰村衰。历史沉浮中,村子“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的繁华盛景一度成了村民遥远的共同记忆。
真武廊桥俯瞰 罗南军/ 摄
廊桥内部 黄怡/ 摄
走进村口,一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奖章就呈现在游人面前。这枚奖章,透露出的是坦洋工夫茶当年的兴盛。“闽红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说的就是坦洋工夫茶。自1915年至今,坦洋工夫茶经历了鼎盛时期,现在也正经历着平淡期,这枚奖章的光辉,似乎在预示着坦洋工夫又会再一次以高傲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坦洋村风貌 黄怡/摄
村口的清溪 刘群力/摄
在坦洋村,最知名的要数福安坦洋茶场,目前由福建同泰春茶业所经营。
茶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可见梅、山苍子、枇杷、柿子、柚子、黄花菜等赏花或食用植物,漫步茶园,的确可以闻到时不时飘来一阵不知名的清香,令人陶醉。
其中,福安坦洋茶场还有720亩桂香生态茶园,茶园里桂花遍布,只为再现坦洋十景之一——桂香山,吸引游客观赏桂花,让久居城市的居民回归自然,体验福安茶园文化。
刘榕钦 / 摄
刘群力 / 摄
离茶场不过几百米,就能看到坦洋茶场的制茶基地。曾经忙得不可开交的茶厂,因为过了制茶季,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在安详修养。空荡的车间里,只见两位女工在挑拣毛茶。
这座厂房约有百年历史,昔日茶产业的辉煌和国有资质,让其具有天生的“优越感”而屹立至今。随着坦洋工夫的复兴,它似乎在期待另一次的崛起,重现当初的辉煌。
刘榕钦 / 摄
村里颇为安静,仍有许多与茶有关的古建筑遗存。一座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老宅横臥在苍翠竹林之下,雄伟气派。青石砌成的门牌极为庄重雄伟,“武魁”二字苍劲有力,彰显了大宅曾经的主人——中英茶叶贸易开拓者、丰泰隆茶行主人施光凌显赫的身份。徜徉青砖黛瓦的坊巷间,重温坦洋工夫的坎坷,如同返回历史。
俯瞰坦洋古民居 罗南军/摄
武魁门牌
茶科所:朝圣茶族大观园
地点:社口镇白云山东麓
对每一个爱茶之人而言,每一次访茶,就像一场朝圣。在福安还有个地方,不仅在茶人心中,也在茶业工作者心中,宛如亘古不变的圣地。它就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福建茶科所”)。
之所以说来此“朝圣”,是因为茶科所的诞生离不开茶界泰斗张天福的心血投入。80多年前,张天福在福安建立了福建省首个茶叶研究机构——福安茶业改良场,是福建近代茶学科研的中心,并培养了大量的茶业科技人才。
茶科所内至今还保留着张天福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宿舍,今命名为“第一宿舍”。就是在这座简朴的房屋内,张天福与科研伙伴将福建从手工制茶带入到机器制茶时代。
位于福安市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图为张天福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宿舍。
(魏景城/摄)
在第一宿舍旁,登上近百级台阶,便来到一个被誉为“茶种资源宝库”的茶树品种资源圃,里面保存国内外近1000个品种、4000个种质的茶树,堪称集中国茶树品种之大成的“茶族大观园”。再环顾四周,其独特茶园风光与全国著名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于一体,福建茶科所已经成为游人体验寻茶之旅的必到访的一座大观园。
编辑 / 初空